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文苑   ->   文苑资讯   ->  正文
瞻仰华严山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25 07:58:27 作者: 字体:

  华严山因华严寺得名,又因此山有一处华严洞,古时盛产华严石砚得到王羲之的青睐而闻名。自宋代米芾《砚史》到清代《光绪永嘉县志》记载,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推崇华严石砚的历史,使华严山成为历代文人墨士向往之所。

  1月22日,笔者和文史、收藏、新闻界同仁一起到瓯北罗浮走访华严山的人文古迹,梳理历代先贤的风流雅事。

  在寻访过程中,民间知情老人面对采风团成员询问华严洞的具体位置及前人进洞探访经历,甚是好奇,反过来向我们打听华严洞和罗浮山的真实历史。

  华严洞传奇索隐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所称赤石渡口沿山边西行数百米,到了化工厂北面高架桥,西端桥墩北侧就是古代开采华严石砚的矿洞口。由于年代久远,周边村民不知道华严洞的真正历史,倒是为华严洞编出带有诸多“花”字的妖神鬼怪的荒诞传说,其根源在于“华严”。在古代汉语里,“花”和“华”是通假字。

  罗浮村老人林玉龙特地到千石村,邀请88岁的林庆法过来介绍其先人进洞探访经历。大家在永化巷102号住宅前等待时,88岁的房东金花蕊老人,向我们介绍华严洞的民间传说之后,拄着拐杖,带领大家到洞口观看。

  永嘉文史界前辈周文玉今年已85岁,自述30多年前,曾经在千石村村民的带领下,走遍华严洞周边的山垄,他称当时寻访的华严洞就是金婆婆所指的地方。洞口位于水坑边的岩壁底下,岩壁上有水流挂下,像水帘洞,金婆婆称之为“水仙洞”,直通清水埠码头。30多年前,金婆婆一家在水坑东边的山坡上建房安家,周边住户很少。有人曾吓唬她说:“水仙洞主夜里纺纱声音你听到否?”金婆婆不信这一套。但是邻居在水仙洞口造了茅坑,不久去世了。坊间说那是被水仙洞主用铁锤轰打夺命的。

  赤石山之西为华严山。《光绪永嘉县志》:“在城北八里,永宁支山,有华严洞,花木繁丽,自成佳境。有石可为砚。晋王右军《法帖》云:‘近得华严石砚颇佳’,即此。”朱彝尊《华严山》诗:“闻昔华严寺,频经逸少过。洮河流石研,未若此中多。”宋米芾《砚史》说:“温州华严尼寺岩石,石理向日视之,如方城石。磨墨不热,无泡,发墨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色赤而多有白沙点,为砚则避磨墨处比方城差慢。难崭而易磨,亦有白点,点处有玉性,扣之声平无韵。校理石扬休所购王羲之砚者,乃此石。今人所收古砚,间有此石,形合晋画,约见四五枚矣。”清鲤溪上泛周衣德《华严山》诗云:“华严石块已无多,逸少风流尚不磨。研寿不如书寿长,烟云一片墨池波。”说明清中期,华严石砚的生产已经衰落。

  华严寺和罗浮塔

  罗浮《林氏宗谱》就有“华严大宅隐华公派下”的字样。林氏后裔玉龙老人带领大家到华严岙水库底探访华严寺。华严寺位于双垄尖,海拔364米,北面紧邻永宁山最高顶,也就是石门最高顶,海拔422米。罗浮双塔重建者林壶峰墓西侧就是华严寺三进建筑的地基遗址。寺基西侧是水坑,下注华严岙水库,俗称中庵坑。水库区原来还有一座庙宇,俗称下庵基。上庵基在更高处的山坳,接近双垄村。明代罗浮隐士林蒙曾经修建上庵五间,在文化大革命被拆除。寺基西侧是一片芭蕉林,东侧残留寺院附属小屋围墙。

  华严寺的创立和《华严经》有关。《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又称《杂华经》,东汉末年传入中土。华严宗将佛说分为小乘教、大乘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大乘圆教。龟山有杨府庙、柳将军庙和大乘寺。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曰:“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唐诗人赵嘏和李郢都曾游历永宁山华严寺,留下诗篇。赵嘏《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家有青山近玉京,风流柱史早知名。园林手植自含绿,霄汉眼看当去程。处处白云迷驻马,家家红树近流莺。相逢一宿最高寺,夜夜翠微泉落声。”宋叶适有《自罗浮行田宿华严寺》诗。

  永宁山南望罗浮山。南北朝郑辑之《永嘉郡记》:“此山秦时从海中浮来。”西晋元康五年(295),罗浮双塔在龟山、蛇山建成,与永宁山华严寺南北呼应。明嘉靖间,罗浮双塔倾圮严重,乡贤林壶峰出巨资重修。龟山、蛇山又称章山、罗山,总称合山。龟山南则有砚台岩,可谓华严石砚的形象广告。温州知州卫承芳篆书:“砚台岩”三字,右侧落款为“万历甲申(1584)孟夏,同潘司理过访华源林大夫,游此,巴东淇竹卫承芳题。”

  道教名山

  华严山不仅是佛教名山,也是道教胜地。《弘治温州府志》:“永真观,在贤宰乡。梁天监元年(502)建。”明姜准《歧海琐谈》卷四,“郭若虚《画论》有陶弘景《永嘉邑居图》。考之地志,若玉环山之木流屿、贤宰乡之永宁山、永宁乡之绿嶂山、清通乡之乌石、白泉山均为弘景流寓之区,见有遗迹存焉。”南朝梁天监七年(508),陶弘景到永嘉,投奔永嘉县令陆襄,被安排到作为道教场所的治堂居住,认识居住这里永嘉修道少年周子良,就收他为弟子。此外,还曾收杨精义为徒。地名显著之后成为神仙专名,流传于外地。

  《歧海琐谈》卷十二,“北山杨府大神庙,在九都瞿岙。……先君曾稽神出处,梁陶贞白流寓永嘉,神及门学道,以其气质未纯,难于印证,度为鬼仙,血食人间,此其威灵 久远而昭著也。夫北山,江北永宁山也,见有杨府洞。《志》称陶贞白栖息是山,神昔学道或寄迹焉。今瞿岙有庙而仍称北山者,抑或以江北之地而命其神邪!”杨府爷塑像座后有突出山岩,岩下有长洞直通瓯江底,应是古人开采华严砚石留下的矿洞。

  徐定超《合山诗钞序》:“罗浮临瓯江之北,别名合山,东有砚台岩,邑之名胜也。宋朱耸隐此,作《合山游》诗,曾筑隐清亭于其上,是山乃益有声。余友陆君菊眠世居其麓,自额其庐,曰合山草堂。有楼三楹,名卧游,四时读书其中,环楼皆山水。华严、孤屿诸胜蔚然在望,对景生怀,皆可以为诗料。旁有逸园,近数十武,杂植花木,兼以自娱,而不问世事,居然有朱隐士风。余交菊眠早,况兼姻娅,时或过庐,每相与把酒论诗,极一时之乐,爰题醉吟二字于其轩以志鸿爪。”(采风团成员:徐逸龙)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