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民生热线   ->  正文
莫让宝地变围城

——大型采访活动“探寻长寿基因”岩坦站感受

发布时间:2012-11-05 20:59:42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距离县城上塘53公里的岩坦镇,平均海拔450米,系楠溪源头之一,也是永嘉颇具代表性的长寿村镇。

  平素只道楠溪好,到底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借本网大型采访活动“探寻长寿基因”,记者在深入探访“源头之乡”岩坦镇后,才有了真切的体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到岩坦镇的第一天,该镇有关负责人就跟我们讲,要做岩坦镇的长寿文章,就要拿出“源头”的优势,讲讲这里养人的好山好水。当天,我们就去探访了被当地人引以为豪的田龙天然矿泉水,据有关检测报告显示,该矿泉水达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国家标准;而在黄南竹乡,成片分布的竹林就像一道道天然屏障,隔阻了尘嚣,围出了一片片朗朗净空……莫说是从大都市过来的人,就是从县城到了这里,也能清楚地感觉到呼吸的是不同质量的空气。

  在这片秀丽的山水中,点缀着一座座同样清新质朴的古村落,二者相互映衬,妙趣横生。在岩坦,以“坑”命名的地方特别多。顾名思义,坑,就是凹陷下去的部分,也就是说这里的村落大多陷落在崇山峻岭中,隐藏在大自然的温柔怀抱中。此地竟还有两个同被唤作“林坑”的古村,一样的质朴,不一样的韵味。而不管是林坑、茶园坑,还是像“千年莲花”屿北村、世外桃源暨家寨这些不叫“坑”的地方,都向我们展露出一种共性: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交相呼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和肥沃土壤为村民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村民又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反馈给自然更加丰富的果实。当吃着“地沟油”的城市人总是为不断曝出的食品问题忧心忡忡时,这里的人们却品尝着亲手劳作所得的天然食物怡然自得。

  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对于看客而言,对这些带来新鲜感的古村落心生向往。但生活其中的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们却盼望能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富裕便捷的现代化生活。由此引申出对古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课题是对政府的一次考验。

  以两个林坑村为例。黄南的林坑算是保护开发得较为成功的一个典型。由于保护和开发得当,现在该村已成为我县旅游发展的一块招牌。日益旺盛的人气也促动了村里人靠发展农家乐、乡村旅舍致富。相形之下,张溪林坑就逊色了许多。虽然依笔者看来,该村更有原始古朴的韵味,却因少了项目的依托,不免单调。小小一村,走上一圈,就可以打道回府了。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依据各个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将该地的特色优势最大化,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给人以“不虚此行”的感觉,应该成为我县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振兴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说到留客,又联想到旅游配套设施,包括饮食、住宿、行车、停车、购物等等,都应纳入到旅游开发的考量中。

  从旅游再延伸到农业产业。如前所说,在自然馈赠和农民劳作的双重作用下,岩坦不管山珍野味还是农耕作物都相当丰富,像野生猕猴桃、野生毛竹、素面,甚至还包括野蜂蜜等等,都是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好东西。这么多好东西,一旦形成产业化,规模种植,品牌运作,依托“永嘉超市帮”等庞大的营销网络,被更多的人所分享,又能带动村民就业致富,岂非好事一桩。又或者,将农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农业种植园、采摘园、农产品超市等,形成“一条龙”的农业旅游线路,也是一种思路。模式有很多,采用哪种模式可以借鉴“他山之石”,结合本地实际而定。比起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更需先行一步。我们期待见到,开发好的岩坦镇,外面的人想进来,呆在里面的人也不想出来了。(记者 黄琴琴)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