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非遗   ->  正文
永嘉昆曲:忐忑
来源:温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2-07-03 10:18:16 作者: 字体:
永昆《金印记》即将参加在苏州举行的第五届昆剧艺术节。杨冰杰 摄 

 

《金印记》永嘉出品,却并非全是永昆自产,尤其是“关键部位”。老一辈艺人逐渐衰弱,新一代演员整体尚且薄弱,受制于“县级”所衍生的诸多问题引发国内专家和温州文化界的担忧——这是永嘉昆剧团身处永嘉县的尴尬,“地理问题”直逼这一古老艺术的未来走向。

朱闻武

瓯剧向左,越剧向右。永嘉昆曲该居何处?

《忐忑》曾是网络神曲,现在恰好用来形容“永嘉昆曲”:在上层艺术与下层建制之间充满矛盾地存活,并且忐忑不安,不确定自己的未来在何方——这不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理问题。

作为中国戏曲殿堂最为尊贵的形式,最为精致的表演,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钦点”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当下时尚的标签与流行文化的先锋,作为白领与大学生的心头之好,昆曲,这朵600年的艺术奇葩,是有足够的……无论如何,像温州这样的非省会城市,贵为中国戏曲的发祥地,拥有越剧、本土剧种瓯剧、繁盛的民间剧团,且拥有昆曲,估计在全国找不出第二个。须知中国仅有7个昆剧院团!但在这一牛逼的1/7背后,是一份尴尬的现实:永嘉昆剧团是仅有的县级建制。且没有自己的团部(办公室向永嘉越剧团借用,排练场地向永嘉会议中心借用)。

那么昆曲在永嘉县,真如它尊贵的地位一样得到相称的“厚养”和厚爱了吗?

6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在永嘉大会堂汇报演出永昆新戏《金印记》,获奖无数、有“金声梅花”之誉的王振义全场倾力表演……然而剧场里时不时有小孩子走动,观众的嘈杂声一直未停过,而一些应邀而来的本土“高级观众”的“现场交流”达到了旁若无人、大声喧哗的地步!以至两位北京来的专家对此情景惊诧不已:如此精妙的演出,怎会有如此不尊重的现场?!须知王振义在京的演出可是一票难求啊。

就《金印记》这部戏而言,堪称永昆继《张协状元》之后的最强冲刺,即将于本周五下午在第五届昆剧艺术节闪亮登场!永嘉昆剧团为这部戏咬紧牙关,不惜血本投入150万元,似乎是为了证明什么——上一个龙年,“永嘉昆曲传习所”临时聘请了6位演员,改编排演了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在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演出而爆红——永昆的命运出现拐点!次年,“中国昆曲”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首批19个项目榜首。

又过了5年,“永嘉昆剧团”得以恢复。恢复,落在纸面上就两个字,而在繁华与飘零之间的永嘉昆剧,是前后50年的岁月。“永嘉昆剧”也叫“温州昆剧”,永嘉是温州的旧称,“永嘉昆剧”也就是“温州昆剧”的雅号。1950年剧团建立之初就是市级的。1957年,原来的“温州巨轮昆剧团”划归永嘉县,转身为“永嘉县昆剧团”……再后来,连剧团都被撤销了……直到2006年恢复,仍为县级剧团。

不惜血本的《金印记》无疑是一部华美之作,请到了著名导演徐春兰(执导昆剧曲版《红楼梦》、河北梆子《窦娥冤》、新编京剧《花蕊》),“关键先生”王振义,就此奠定了这出戏的基本水准。徐春兰又组建了一支具有现代意识的舞美设计团队,曾两获政府文华奖的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副教授罗江涛为《金印记》设计出了迥然不同的舞台趣味。与2000年《张协状元》的质朴野逸、乡土气息相比,身为正剧的《金印记》精妙雅致、跌宕起伏,且是一部“励志片”。

《金印记》在昆剧艺术节上获奖貌似没有问题。然而永嘉出品、永昆制作,但并非全是永昆自产,尤其是“关键部位”。老一辈艺人逐渐衰弱,新一代演员整体尚且薄弱,受制于“县级”所衍生的诸多问题引发国内专家和温州文化界的担忧——这是永嘉昆剧团身处永嘉县的尴尬,“地理问题”直逼这一古老艺术的未来走向。

对现有的两件世界级的宝贝:楠溪江和永嘉昆曲。永嘉方面不可能不重视:对永昆的财政拨款逐年增加,去年的400万元加项目经费68万元,看上去像是一个接近极限的数字。但这不能消除专家们的疑虑:永昆能否生存?能否发展?会否衰落,甚至消亡?

温州戏曲专家沈沉在2011年的1月份曾发出了“再次抢救永昆”的呼吁。温州著名编剧张烈(文化部精品工程获奖者、《张协状元》和《金印记》均出自他之手)的意见更是代表了温州文化人与专家的倾向:“永昆”处在山区县城,难有优秀生源,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困难,还得提防人才流失(这种现象早已出现)。至今行当不齐,最重要的行当(生角)仍缺当(《琵琶记》《折桂记》借马士利、《荆钗记》借周雪峰、《金印记》借王振义)。人才问题是非常致命的因素,一个风格特异的剧团依靠外援演员,在音乐唱腔方面会流失个性,乃至丧失独有的艺术价值。其次“永昆”虽是昆剧中的地方流派,毕竟是高雅艺术范畴,以城市观众为主,绝非局限于永嘉县内。“永昆”回归城市,符合温州的开放形象,可常演出南戏剧目,强化温州“南戏故里”之誉。若“永昆”仅在永嘉山区、农村巡演,演出质量难免每况愈下,乃至难以为继。此外学术研究和艺术指导这两个“保驾护航”的环节,永嘉方面也明显乏人。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郑云表示赞同张烈的观点,建议将永嘉昆剧团迁往温州,回归温州市管辖,这样在财力和人才培养上可获得更强的力量,将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

“《金印记》演完,主演、导演回去了,永昆接下来怎么办呢?”

“地理问题”的本质更像是一场博弈:城市文化的理想和地方政府的现实之间的博弈。而永嘉昆剧团本身,忐忑着。

你可以一成不变,但不要成为他人的笑柄。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