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民生热线   ->  正文
择校难题,仍然是难解的疙瘩

发布时间:2012-01-07 21:40:26 编辑:戴益洪 字体: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极力把子女送进升学率高的学校,甚至不惜以权择校,以钱择校,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继而获得上大学的“入门证”。近年来,我县中小学校中出现的择校热现象,成为了市民众所关注的一个教育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现如今,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或两个子女,一些家长想尽办法不惜一切代价想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择校现象更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热线调查:跨学区就学现象增多

  近几年,我县山区农村的劳动力逐渐外出或到沿江务工、经商,农村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人外出经过努力,有能力的都将孩子带在自己身边。这样一来,一些山区户口的孩子都渴望能到沿江的学校就读,造成了山区学校生源少,沿江学校无法容纳的现象。

  这些学生的增多,跨学区就学现象就开始日趋严重。一位来自碧莲镇的王先生在瓯北从事机械工作已经很多年,因为他夫妻俩长年在瓯北务工,女儿从小就在瓯北长大,去年下半年,女儿也到了该入学的年龄。王先生告诉记者,女儿在选择学校的事情上,让他们夫妻俩忙活了几个月,因为他在瓯北并没有房子,户口仍然还在碧莲,按照规定,女儿只能回老家入学。

  王先生说,老家只有上了年纪的父母在家,女儿要是回老家就读,生活和学习上很难照顾,于是他们决定在瓯北选择一所学校就学。但在去年8月份,王先生一打听瓯北的几所小学早已经人满为患,而且跨学区就学要高收费2万到5万元,王先生只好托亲戚打听一些收费较少的学校。王先生告诉记者,女儿入学,还要考虑和自己上班比较近的学校,以方便接送,最后,在亲戚的帮助下花了一万元才进了一所学校。

  跨学区就学和择校行为其实是一回事,像王先生这种情况的家庭在我县很是普遍,一位郑女士感叹地说“在农村孩子对学校没得选择,因为附近学校较少,而且在教学质量和条件上都无法和沿江的相比,我家也住在农村,为了孩子上学,我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孩子送进了县城的一所学校,现在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多不容易。”

  转校插班花钱也不好使

  一些学生家长借助钱的优势越区跨片择校,而一些普通市民也千方百计找关系择校,这样一来,使得一些所谓的重点学校的班级、学生数大增,校舍紧张,师资吃紧,而一些基础薄弱或山区学校则“吃不饱”。对于有经济实力的家长来说,择校费可能是小事一桩,他们所担心的还是能不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但对于工薪阶层的家长来说,他们一方面望子成龙,另一方面又囊中羞涩,但也要不惜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为孩子找所好学校,交上一笔择校费,其经济负担可想而知。

  董先生一直在外经商,其儿子10岁以前也跟随他在外地上学,董先生告诉记者,他儿子在外地上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从前年开始,他和妻子就打算把孩子送到家乡来上学,并一直琢磨着给孩子找个好的学校,为了让孩子回家乡插班,他用了两年时间才如愿。前年,他就托有门路的朋友找找关系,本想让孩子插班到瓯北的一些好学校就读,董先生还说,转校需要的钱不管要多少都可以,可直到前年下半年开学后,孩子的学校仍然没能找到,朋友和他说,学校今年都不收插班生,即使你出再多的钱也是无济于事。

  这样一来,董先生只好让孩子在外再读一年,去年8月,董先生又早早地托朋友打听孩子转校的事情,此次他选择了在上塘找学校,并表示不管花多少钱,只要能将儿子插班到县实验小学、县外国语实验小学、上塘城西小学等学校。经过长时间的交涉,直到去年下半年开学一周后,董先生花了2万元才将孩子插班到了上塘的一所学校就读。

  家长为孩子择校的原因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主要一点是为了选择一所好的学校。这样以来,也给一些学校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每年一到8、9月新学期开学前,瓯北、上塘的一些重点中小学报名人数都会远远超过计划招生人数,每年都会上演一场插班生跨学区就学大战,去年县实验小学招生,为了公平还首次进行了摇号招生办法。一些家长提起孩子入学问题更是摇头:“小孩上个好学校,找个好班级真是比登天还难!”

  破解择校大难题

  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沿江、山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确实存在较大差距。山区薄弱学校量多面广,校网难以及时调整,缺乏龙头、示范学校的引领和辐射,师资、生源流失较为严重,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提高,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名校、名师数量和质量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真正解决好“读好书”问题还比较困难。近来年,外来务工子女上学压力也逐渐加大,每年外来务工子女人数均以10%的速度增长,县内教育资源承载量明显不够。

  为此,县教育局制定各种措施和办法,科学调整校网布局,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在生源预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布局规划和调整工作,不断完善校区制办学模式,扩大校均办学规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到2015年,再创建一类标准化学校10所,二类标准化学校2所,三类标准化学校4所,使全县标准化学校共达到100所,占义务教育阶段的90%。同时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工程及薄弱学校改造工程。

  代表委员声音

  县政协委员(县十五中校长)杨建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过程当中,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城乡之间的不均衡。要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薄弱地区农村学校要给予倾斜,通过这样的倾斜来推进均衡的发展。实施怎样的倾斜,主要是改变三个流向:使优惠的政策流、优质的师资流、充裕的经费流由城镇向农村流动。

  目前,我县山区和沿江的教育硬件设施都已经很完善,主要的差距是在老师队伍和内部管理上,留优、竞优、流优则是三招师资向农村倾斜的方法。留优,一方面提高老师待遇,把已经在农村工作的优秀教师留下来;另一方面就是在评先进、职称上面,实现指标单列,农村教师按农村教师系列评,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在择校热问题上,学生家长不能盲目跟风,现在有些家长知道哪个学校考试成绩好,就把孩子送到哪个学校,其实学生的成绩一方面是学校的教育,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的自身条件,盲目择校对孩子并不是件好事。

  县人大代表(乌牛二中校长)金晓:要解决择校热现象,主要还是政府去积极解决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在学校招生方面,要坚持就近入学的做法。比如,现在有的原籍是农村人,工作在上塘或瓯北,但由于没有房子,按照规定就要把孩子送到原籍入学,这对一个家庭来说非常不切实际,家长也必然要为孩子择校。在师资队伍上,现在有好多80或90后的教师,他们都是大学本科生,他们的自身条件都非常优越,有的还是独生子女,怎么引导他们扎根山区教育也非常重要,山区学校的教学大环境也对他们造成了很大影响,必须在生活物质、评先进、评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山区学校有了好的教师队伍,自然生源就不会外流,择校热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记者 孙佰林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