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   ->   专题文章   ->   专题发布   ->  正文
棉纺织业做强全国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4-03 23:50:39 作者: 字体:
  与“中国超市第一乡”花坦人齐名的,永嘉还有一支西溪棉纺大军。以西溪为代表的永嘉人,从传统的弹棉业起家,迄今有1万多人在外从事棉纺业,几乎垄断了天山南北的民营棉业和长三角地区的民营纺织业,年产值逾100亿元,号称“中国棉纺第一乡。”

  “永嘉弹棉郎、挑担走四方”,这是早期永嘉商人的典型特征。永嘉弹棉郎始于哪个朝代已无从查考,笔者在明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看到过一张“弹棉图”。二十世纪初,瑞安人李毓蒙发明的弹棉机在一次欧洲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说明温州弹棉业源远流长。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整个永嘉的西溪、菇溪、楠溪三条江脉,每年都有上万人外出弹棉。
八十年代中期,永嘉弹棉郎出现两种流向:桥头弹棉郎纷纷转向购销钮扣,桥头钮扣市场的购销大军几乎都是弹棉郎“转业”的;西溪、楠溪一带的弹棉郎则从走村串巷的游击战转为定点加工的阵地战。他们在市镇上租赁店面,一边弹好棉胎放到供销社或百货公司代销,一边雇人挑到农村叫卖,有的则承包了当地土产公司的弹棉业务。由于定点加工需要不断买卖棉花,一些弹棉郎开始“贩棉”。

  到了九十年代,永嘉弹棉郎又一次出现分流,楠溪流域在除少数人棉纺业上发展外,更多的人或北上京城开办家具厂,或南下广州经营服装辅料,或到长三角一带开超市,此时的西溪棉商则达到了顶峰,他们掀起了创办轧花厂和承包国有纺纱厂的热潮。率这种风气之先的,是西溪乡潘宅村的潘胜恩。他在1991年就承包了辽宁锦州市一家亏损的国有纺织厂,取得了惊人的效益。随后,其弟潘孙光也走了承包国有纺纱厂的路子,亦大获成功。短短几年间,西溪弹棉郎就在全国承包了100多家纺纱厂,其中20来家年产值达几千万乃至上亿元,主要集中在苏南和浙北一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塘人李本富,1997年以1200万元的价格,将负债6000万元的国有企业——桐庐棉麻纺织总厂整体收购,并改组为杭州富力纺织有限公司,其后又投入技改资金8000多万元,第二年即扭亏为盈,上交税金150万元,1999年实现产值7300多万元,成为桐庐市最大的纳税大户和全省棉纺行业最大的企业之一,被誉为“富力现象”。

  2000年前后,我国棉花市场开始放开,短短五六年间,西溪人就在天山南北创办了上百家轧花厂。在北疆的精河、呼图壁,在南疆阿克苏,在边城喀什,在吐鲁番盆地等地,都创办了一个个大型轧花厂。在这个棉纺军团中,新疆永嘉商会会长李松才所创办的“康瑞”棉业是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他在北疆的博乐、沙湾、精河、呼图壁、奎屯、乌苏等地,共拥有8家轧花厂,年产皮棉3万余吨,销售额近5亿元,堪称北疆棉业领军人物。而阿克苏的李长存,1998年成立新疆汇联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八年奋斗,汇联旗下已多家棉业和机械公司,年产值近5亿元,其托峰牌皮棉远销山东、上海、河北、四川、浙江、陕西等省市,而且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堪称“南疆棉业巨子”。

  在长三角,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江阴等地,永嘉人创办的纺织公司竟占半壁江山。上海的朱国尧、潘孙光,杭州的李本富,苏州的邵小平、吴建波,吴江的潘飞云、谢时顺,无锡的吴建都,江阴的董宗义、潘美多等都拥有一定规模的纺纱厂。他们或者从国有纺织厂承包收购,或者征地办厂。董宗义等人投资的江阴和新国际纺织品原辅料市场,则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品原辅料市场。

  永嘉的棉纺大军,在全国似已构筑了这样一张市场网络图——在新疆创办轧花厂生产皮棉,在长三角创办纺织厂从事纺纱,在广州一带从事织布,在温州本地黄龙市场做面料生意,并且创办服装厂生产品牌服饰,然后是永嘉人的服装专卖店遍布全国各地——这就是 “中国服装名城”温州背后的一张巨大网络。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