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文苑   ->   个人专栏   ->  正文
南崖古寨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1-14 13:57:44 作者: 字体:

作者/浩瀚

 
 
 
  久慕“芙蓉三冠”美景,却一直无缘一游,实在是遗憾之至。这是坐落在故乡楠溪江芙蓉古村的一处风景名胜。每每步入楠溪江大源支流,抬头便见这耸立于楠江中游括苍山麓,形似古时诸侯冠缨的南崖诸峰,总是那么心驰神往。那绵延的古岭,擎天的石崖,神秘的古寺,壮烈的传说,无时无刻不在激荡着我的心旌,勾摄着我的灵魂。那是美丽与神圣并存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的令人深情向往的地方!   
  一、芙蓉岭  
  从古色古香的按七星八斗构筑的芙蓉古村出发,汽车沿着一道清溪,穿梭在一片滩林覆盖着的乡间公路,不一会儿就到了李岙山村。这是一个难得宁静的自然村落,曾经因为是美丽的神话传说与陈虞之壮烈殉国的所在地,又因为蜿蜒着芙蓉岭,成为古时大小楠溪陆路交通要道而闻名于世。  
  芙蓉岭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西汉时王莽篡政,刘秀逃难。一次,他被王莽追兵追杀,前无退路后有追兵,情急之下,刘秀便跃向路旁的一个无底深洞。眼看着刘秀就要粉身碎骨,葬身洞底乱石时,只见万千条山蛇,自发地堆叠到一起,用身体组成了一个“软垫”,刘秀从那么高的洞口摔下,却毫毛无损。后来刘秀扫平天下,分封功臣时,封当年垒在最上面的油菜花蛇为王,从此,此类蛇额头上就有了一个“王”字。而叠在最底层的五步蛇,贡献最大,却得不到封赏,于是就躲到深山,见人就咬,报复世人。王朝军队追杀刘秀,刘秀只身逃到芙蓉岭。虽然这里是穷乡僻壤,可是追兵依然像跟屁虫似的紧追不舍,眼看着刘秀就要被追兵捉住。在路边干活的青年萧明立刻引刘秀到路边大树丛中躲避,让大树垂下的枝叶把刘秀遮掩起来。追兵追到此地,不见了人影,于是就探问萧明,萧明说刚才看见一个人从岭上翻过去了。追兵于是上岭追逐而去。后来,等追兵过去,萧明才把刘秀领到家中,让他养好身体。最后刘秀终于起兵,推翻了王莽政权,光复了汉室江山。因为此地老百姓护王有功,就称这里为“护王岭”。  
  芙蓉岭是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积淀厚重的古道。山重水复,群峰叠翠,万崖峥嵘,山泉密布,林木葱茏。古道上石级蜿蜒,树丛中百鸟噪林。步入芙蓉岭古道,一种怀古的幽思荡然心间。岭下有千年古寺岩下寺;还有耸于路南山脊的南芙蓉崖;还有屹立岭北的高崖——中芙蓉崖与北芙蓉崖;以及古道之巅的崇古佛寺。芙蓉三崖擎天而立:南崖擎天;中崖摩天;北崖柱天,都是高耸入云,刺破苍穹。古道上花香鸟鸣,曾经过往着千千万万的行旅之人。也曾有千军万马,两军对垒,马嘶镝鸣,刀兵交加的古战争的烽火狼烟。如今走在荆棘侵道的古岭,有一种怀古的悠思油然而生。呼啸而至的山岚林涛,似曾当年宋元两军的绞杀。森然而立的林木犹如当年元兵围山,兵临古道的险要。  
  二、神庙、古寺 
  芙蓉岭脚近水处有千年古寺岩下寺,岁月沧桑,风霜侵蚀,如今已显得破残不堪。瓦楞上的枯草,呈现出古寺的荒凉衰败。唯有岭下依山而建的高怀德神庙,漆金涂银,描龙绣凤巍然而立,寄托着人们对宋时开国元勋高怀德的哀思。  
  高怀德,北宋名将,出身于武将世家。其生性忠厚豁达,武勇过人。年轻时曾从父出征,行军到戚城和敌军遭遇,被重重围困,而援军迟迟未到,形势十万火急。高怀德立马左右开弓,纵横决荡,辽兵无人能够抵挡,他终于保护其父杀出重围。  
  后晋末,契丹南扰,高怀德率军留守睢阳。杜重威投敌,洛阳移以东各州盗贼蜂起,高怀德坚壁清野,乱军始终不能攻入。后周世宗时,率兵伐淮南,于庐州城下一战,杀敌七百余。宋太祖黄袍加身,一统大宋江山,李筠在上党叛乱,高怀德与石守信联兵进攻,于泽州南平定叛军。后又随太祖平定扬州。功勋卓著,成为大宋开国名将。<  高怀德平生不喜读书,性情坦率豪放,不拘小节。他善于音律,能够自己作曲,曲韵十分精妙。好射猎,曾三五天出外狩猎,获数百狐兔。  
  芙蓉岭脚缘何会有村民为高怀德建祠立庙,其中原因无法考证,想必里岙村民先祖曾受过恩惠,或救命之恩,或救族之恩,或受之提携。这些都无关紧要,高公已成千古,如今仍有村民缅怀思念,可见他当年的确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仰慕其人,弘扬其美德,这是令人欣慰之事。  
  芙蓉岭巅傍崖而建的古寺叫崇古寺,是怀古,崇古之寺。如今已是破残不堪,瓦去柱朽,荒草荆刺,狼藉一片。虽有佛像数尊,也有僧侣行房,但香客稀疏,信徒聊聊。一座千年古寺,就在这古岭崖下荒芜成断垣残壁,岌岌可危的破庙荒寺。这里曾经也许是一座香火鼎盛,僧侣云集的寺院。那时晨钟暮鼓,也许是闹及一方。相传崇祯皇帝曾到过此寺,并题写下了墨宝,盛赞芙蓉三冠的巍峨雄奇。据说崇古寺最盛时,有四五百和尚在此净心修炼。如今的崇古寺是依岩上洞修建的,没有先前规模。这崖洞曾经是当年为求清净的读书人结庐治学考功名的好所在。遥想当年也曾是书声琅琅,翰墨飘香。<br />   芙蓉岭上中崖脚下建有一座庵堂,叫嘉仙庵,相传当年岩头有一名门望族的女儿在此修炼成仙。取名为嘉仙庵,意为有一永嘉仙姑在此得道升天。    
  三、南崖寨  
  芙蓉岭左侧峰岳绵延,有一巨崖拔地而起,犹如擎天石柱,顶天立地,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南芙蓉崖。崖顶是可容千人的平坡,四面陡壁,西北连山。沿一道生铁溶液浇铸的条石踏跺通道,登上芙蓉崖顶,可览东南形胜。近观括苍山岳连绵,楠溪清流蜿蜒;远眺瓯水微澜,白鹿城繁华;遥望东海浩荡,鱼帆片片。南崖不仅景色迷人,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演绎过惨烈的历史悲剧。 
  崖顶有古寨遗址,乌黑的火烧坑,凌乱的古瓷片,密布的铁渣末……这些无不见证着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战争。随着南宋王朝的土崩瓦解,元兵大举南下。陈虞之率族部千余人与元军在绿嶂决战。无奈元军兵多将广,陈所部寡不敌众,只好且战且退,最后陈虞之退军至芙蓉崖。芙蓉崖巍峨高陡,四面峭壁千仭,可居险固守,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陈虞之率部众在崖上克服了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地创造着有利的条件,继续与元军周旋。期间击退元军数百次猛烈进攻,还缴获元军都统黄金印一枚(现陈列于芙蓉古村)。崖下元军不断侵扰,重重围困,崖上部众缺粮断水。然而陈虞之凭着机智勇敢,誓于元军周旋到底。  
  据说,元军日间围崖,夜间撤退,陈部即星夜下崖运粮装水。有时候一时供应不上,陈部即剪纸为素面,以此迷惑敌军。元兵误以为崖上挂出的是素面,粮草充足,一时难以攻下,于是就做长期围困的打算。元军兵困似铁桶,陈部众与之周旋达三年之久。最后因为宋皇投海,大宋已灭亡,陈部觉得复国无望。又因为西北面的唯一粮道被元军封死,崖上粮绝水尽。于是,陈虞之在祥兴二年(1279年),身穿宋朝朝服,用布蒙住马眼,催鞭纵马跃下山崖,以身殉国。其族人部众八百子弟亦跳崖,全部殉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抗元之歌。  
  如今芙蓉崖下林木葱茏,草木森森,一年四季花红叶绿,山岚林涛呼啸悲鸣。走进芙蓉崖,似乎可瞻陈虞之横刀立马,率领族人部众与元兵对垒;似乎听见当年宋元两军对决,喊杀声震荡山谷,战马嘶鸣,鸣镝阵阵。斯人已去,斯事已烟消云散,唯有为国殉难的浩然正气依然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楠江子民。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