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旅游资讯   ->  正文
楠溪江源头岩龙村: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07-07-01 20:25:35 编辑:永嘉网 字体:
核心提示:岩龙村位于永嘉西北隅的潘坑乡,是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全村有800多人口,村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资源深厚,有着楠溪江源头景观必经之地的独特优势,去年,到该村观光旅游的游客有4000多人,村民仅靠做向导的收入就有8000多元。现在,该村正积极创造条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争取脱贫致富。

  从潘坑乡政府到岩龙村的水泥路有点窄,水泥路面只有3米左右,记者坐在车里不禁有点担心,如果对面来了一辆车怎么交汇通过?正在疑惑间,对面真的来了一辆农用车,本车司机往后看看了,就一直向后退了个200来米,把车停在有个较宽的地方,先让对方通过,看来这交通还真有点不方便!

  
  初识岩龙,古村美如画

  岩龙村在永嘉西北隅的潘坑乡,是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全村共800多人口,有600多人外出,是离楠溪江源头最近的古村之一。

  因为采访对象务农未归,记者就在村里先逛了起来。进人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桥,古桥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垒砌而成,桥依山坡,凌架于溪水之上,掩映于苍翠之间,有一番“翠色恋古桥”的景致。桥石已被岁月磨砺得油光润黄,一丛丛绿色藤灌缠绕着桥身,一泓碧水,汩汩地从其身下流走,奔向楠溪江。

  村依溪水而一字排开,背靠着青山,散居于溪水的右岸。房屋依坡而建,毗连而筑,依势而上,一处处的台阶为之联络着。从远处望去,层层叠叠,因势利导,自然从容大气而洒脱。许多古屋的木质早已斑驳陆离,纤维剥落,一脸的沧桑,但仍保持着山水交融、天人和一的具有明清特色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蓝蓝的天空、悠闲的流水、葱茏的树木、袅袅的炊烟,给人一种时光倒流,恍惚进入桃花源的感觉。

  古桥、古居、古祠、古树,还有终日流淌不已的碧水,透过岁月的沧桑,无不让人去遐想岩龙村昔日的繁荣与子嗣的生息。

  
  10年发展,小有成就

  傍晚事分,岩龙村原村支书季秀送耕田归来,告诉记者他是趁空去耕点荒田,准备种植一种在村里已经有30多年没种叫“龙仙”的水稻,以配合岩龙古村的开发。

  说起岩龙旅游发展,他如数家珍。

  90年代开始,当时的潘坑乡领导就开始策划在网上宣传楠溪江源头的探险游,那时交通条件还很差,清华大学研究乡土建筑的陈志华教授1990年初第一次进村时翻了4座山,到楠溪江源头周坑口连小路也还没有。经过连续几年政府宣传和一些登山爱好者之间的互相宣传,来楠溪江源头登山探险的人也渐渐多起来,岩龙古村也逐渐开始为人识。99年,村里借了5000元雇人开出了一条通往周坑口的小路,2002年、2003年又各借了2000元将道路进行了修整,现在,走得人多了,总算有了一条小路。

  因为总算有了一条小路,来岩龙的人也逐年增加,去年5.1期间来岩龙的人只有500多,今年5.1期间就有1000多了,而且现在每个休息日都会有20—30人经岩龙去楠溪江源头,去年该村仅靠做向导的收入就有8000多元。

  虽然是刚起步,但很多的村民已可到了曙光,一些空着原本1万元都不到的旧屋,现在2万元不卖,村民季伯连告诉记者,他虽然平时都不在家,但现在也准备把自家的房子、小院等修整一下,以备需时所用。

  
  明天,还有一段路要走

  正在说话间,老季的电话响起,一问,才知道是宁波的一些登山者打来的,说星期六有60来人要去楠溪江源头旅游,要老季安排一下向导就及其他的一些准备。记者看看老季的房子,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安排得下60人。
 
  季秀送说,目前楠溪江源头的开发迟迟没有启动,村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还没有转化为旅游商品,来岩龙村的游客,大都是去源头登山探险的,晚上就在村中空地里搭帐篷宿夜,村民也就靠带路、替游客背些包什么的赚些钱。而且由于资金缺乏,岩龙村到潘坑乡的路也只有3米来宽,几乎只能单向通行,而且村里的一些老宅因年久失修,不少已濒临倒塌,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外地做生意、打工,许多房子成空宅,田地在荒芜,游客想带点土特产回去都无法满足。想真正发展旅游,还有一段路要走。

  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大圈,发现这个每年已经有几千人来的古村,村中竟还没有公厕、小旅馆、农家餐馆等。

  
  金山银山开发会有时

  潘坑乡乡长告诉记者,潘坑乡内旅游资源丰富,既有楠溪江源头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浙南地区罕见的今古奇观——百丈坑的百长琼花(冰坑),还有岩龙、佳溪等一批古村,这里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旅游不仅是岩龙村也是潘坑乡脱贫致富的主要内容之一,乡里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开通岩龙到周坑口的山洞,加快旅游的开发和发展。

  现在,潘坑村已对溪流进行了承包经营,把保护和利用开发结合起来,溪流中又见鱼跃虾跳;乡里还办起了真空包装厂,对特色产品进行包装,创造更多的旅游产品;同时,积极开展古村整治,日前请了清华大学研究乡土建筑的陈志华教授到潘坑专题研究岩龙等古村的保护和开发,创造条件申报岩龙村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随着诸永高速的开通、楠溪江源头旅游的发展,相信潘坑乡的旅游资源就会盘活,离开时,潘坑乡负责人这么告诉记者。

  蹲点手记:资源应充分盘活利用

  林坑村村民王金木刚在村里开饭庄时,因被村里人笑话差点要打“退堂鼓”,现在,林坑村已经到处是旅馆、客栈、饭店,而且每年收入不菲。在岩龙村蹲点时,有不少的人认为岩龙比林坑更美、更有旅游休闲价值和旅游资源。但在村里,别说像样的旅馆、餐馆没有,就是一般的也没有,游客来了,还是靠带路挣点最原始的收入。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现成的历史、生态资源,打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名片”,应该值得深思。

  我想,来楠溪江源头旅游的人不会就是喜欢露宿、自带干粮的把?如果,岩龙有住的旅馆、有特色的农家乐,一宣传开来,来楠溪江源头的人就不会把自己搞得怎么麻烦,爬山还得带着带那的。岩龙住不下,还有佳溪、潘坑,只要在外形成了这里可吃可住的意识,源头古村的发展就已走出了一大步。就按现在的算,一年来4000—5000人,每人赚他40—50元,也有几十万的收入,跟现在做向导收入8000多元,差别还是很大的。

  同时,楠溪江源头旅游的日程安排,很有利于附近古村的旅游开发。外地客人来了,先住下先欣赏一下古村,次日登山源头游一天再回到另一个古村,源头的旅游就形成了循环。如果高速通了,游客的对象就不会限于青壮年了,那时,青山绿水真就是可开发的金山银山了。
徐风 戴益洪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