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枫林动态   ->  正文
楠溪江畔研学热 古村江枫焕新机

发布时间:2025-11-21 作者:陈秋芬编辑:周艺来源: 字体:
核心提示:秋假期间,一批批身着统一服装的学生团队穿梭在田间地头、古旧糖厂与非遗工坊,沉浸式体验农耕劳作、古法制糖、竹编技艺等特色项目。乡村研学的火爆氛围,不仅带旺了整个村庄,更让江枫村成为备受追捧的亲子打卡地。

  秋高气爽,层林尽染。楠溪江畔的枫林镇江枫村,正迎来研学旅游的“黄金季”。秋假期间,一批批身着统一服装的学生团队穿梭在田间地头、古旧糖厂与非遗工坊,沉浸式体验农耕劳作、古法制糖、竹编技艺等特色项目。乡村研学的火爆氛围,不仅带旺了整个村庄,更让江枫村成为备受追捧的亲子打卡地。

  坐落于楠溪江中游的江枫村,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自然生态与丰富的民俗资源,已成为枫林镇研学旅游发展的核心阵地。近年来,枫林镇立足乡村资源优势,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深度融入研学课程,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温度的研学品牌。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江枫村通过持续丰富研学内容、提升服务品质,让“走出课堂,走进乡村”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既激活了乡村旅游的内生动力,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活力。

  “我从来不知道红糖是这么熬出来的,要三个小时才能把甘蔗变成糖,农民伯伯也太辛苦了!”来自温州城区的小学生林沐辰捧着亲手制作的红糖块,脸上满是成就感。在江枫村1987年建成的老糖厂内, “非遗制糖体验课”正在火热进行:学生们先走进甘蔗地亲手采摘,了解甘蔗的生长特性,再跟着工作人员学习榨汁、熬煮、凝固等古法工艺,最后还用自制红糖制作红糖包、炒米糖。从清甜的甘蔗到香甜红糖的全程参与,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意。

  除了人气爆棚的古法制糖,江枫村的农耕体验项目同样圈粉无数。秋意浓浓的田野上,孩子们挎着小竹篮,在村民指导下采摘柿子、挖掘红薯、拔花生,泥土的芬芳与欢声笑语交织成最动人的乡村乐章。“以前只在超市见过红薯,今天亲手从地里挖出来,感觉特别新奇!”小学生汪祉锌兴奋地说,这是她第一次体验乡下生活,不仅收获了新鲜农产品,更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要把今天做的红糖和挖的红薯带回家,分享给爸爸妈妈。”

  据江枫研学基地负责人李菁菁介绍,秋假期间基地日均接待游客超300人,最大接待容量可达300余人,仅两天一夜的研学团队就有100余人。“早就预料到会火,但没想到这么火!”李菁菁笑着介绍,基地依托江枫村本土资源,精心设计了“走出课堂?走进产业”系列活动,除核心的古法制糖,还涵盖柿子采摘、挖红薯等农耕项目,以及弹棉花、竹编等非遗体验。“我们专门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完全结合楠溪江乡村特色的项目,很受孩子们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江枫村的研学产业始终坚持“以村民为先”,与全村发展深度绑定。基地的农产品采摘项目均与当地村民合作,既保障了村民的收入,也让研学体验更具原生态。“接下来,我们计划增加更多非遗活动,深化与村民的采摘合作,同时进一步挖掘老糖厂的工业文化内涵,开发更多个性化研学产品。”李菁菁表示,希望通过不断丰富的研学内容,让更多孩子爱上楠溪江的山水与文化,让乡村研学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

  据悉,下一步江枫村将继续深挖资源潜力,整合农耕、非遗、工业遗存等元素,优化研学课程设计与服务配套,推动乡村研学旅游持续升温,让这座楠溪江畔的古村,成为更多人心中“诗与远方”的研学目的地。

原标题:楠溪江畔研学热 古村江枫焕新机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