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传递温暖的社会正能量

——记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青海天桥实业集团董事长郑永建

发布时间:2013-08-13 22:06:51 编辑:郑万云 字体:

  人物名片

  郑永建,1976年4月出生,永嘉桥下镇人。创建青海天桥实业集团并任董事长,同时担任青海省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西宁市第十三至十五届人大代表,青海省商会副会长,青海省浙江商会执行会长,西宁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西宁市青联副主席等社会职务。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总政治部等多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在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的候选人名单中,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了记者的眼帘,他便是本报此前报道过的永嘉籍企业家——青海天桥实业集团董事长、青海省商会副会长郑永建。

  树立诚信经营的旗帜

  1986年,年仅10岁的郑永建在父亲带领下,远离故土,举家迁到青海省西宁市。当时一家七口全靠父母弹棉花维持生计,举步维艰。自幼懂事的郑永建10岁出头就帮着父母做生意,蹬个脚踏车满大街送棉花。16岁,还在读初三的郑永建毅然决定辍学经商,帮忙挑起家庭重担。他摆过地摊卖首饰、代销过皮鞋,所有初始创业者的艰辛,他都尝过。弹棉花的父亲一生实实在在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的风格,深深影响了郑永建。他深深悟出了“经商先做人,诚信重如金”的道理,并开创了如今蒸蒸日上的事业。

  秉承“人诚品真、以信立业”的经营理念,郑永建的青海天桥实业集团从最初西宁天桥上的一个小鞋店逐步壮大成为集鞋类、化妆品、裤类专营连锁、小商品经营、房地产开发为一体,下辖6个子公司、从业人员1000多人、年商业销售额达10亿元的集团企业,成为青海省发展最快的民营企业之一。特别是在商、住地产的开发经营方面,企业的经验尤为丰富,旗下商铺几乎垄断了西宁整个商业区。仅今年以来,企业开发的地产规模就达到107余万平方米。

  郑永建认为,今天的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加法制经济,诚信出了问题,将动摇企业的根基。“社会发展到今天,只有合作才有基础,根基才牢固,才能够长久。所以企业的发展,必须兼顾顾客、厂商、员工的利益,一个都不能少。”

  多年来,郑永建领导的公司坚持人情面子货不进、假冒伪劣货不进、“三无”产品货不进的“三不进”原则,确保经营产品质量100%合格,赢得市场信誉。企业积极缴纳各种税款,设立3·15投诉联络站、顾客投诉办公室,聘请社会监督员,每年召开2-4次监督员座谈会,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作为民营企业党支部书记,郑永建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口号,在企业建立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成立了为民服务礼貌小组等,在西宁民营企业中率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优秀员工、优秀团队的“双优”创建活动,推动了企业与时俱进。

  由于表现突出,天桥实业集团获得了“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光彩之星”、国家及青海省的“青年文明号”、“青海省诚信私营企业”、青海省“诚信经营承诺活动先进单位”、“青海省商业百强企业”、“青海省顾客满意企业”等近百项荣誉称号。

  传递温暖的社会正能量

  虽然郑永建如今已是身家过亿的社会成功人士,却仍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时过境迁,他始终没有忘记家境困难时街坊邻里送给他们的一个水果一把菜,没有忘记大叔大妈们送给他们冬天的棉衣和夏天的鞋,在他看来,那是人间最美好的真情,是对他最生动的感恩教育。

  从小就受到这种社会正能量熏陶的郑永建更加懂得“饮水思源”、感恩图报的道理。在谈及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时,他总是要先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朋友们的关心和支持。他说:“当我们感到温暖时,要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感到温暖。”

  基于这样的理念,郑永建在努力壮大自身企业的同时,不忘自己作为一名企业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他带领企业吸纳安置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1000余人,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发放员工工资,为员工缴纳各类保险,保障员工享受法定节假日之余,组织各类文娱休闲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更难得的是,他以远低于市场的起步价将自己公司开发的商品房出让给员工,切切实实为员工谋福祉。

  在2012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倡导的“百企联百村”活动中,郑永建投资了220万元为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近年来累计为下岗特困职工、失学儿童、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及为各种社会基金捐款等达1000余万元。

  实践落叶对根的情意

  风尘仆仆从青海赶回来考察投资项目的郑永建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赶赴黄田、上塘进行实地走访。

  他对记者说,作为一名永商,“根”的情结特别重,落叶归根的愿望特别强烈。虽然正值壮年,他早就做好了回乡养老的打算,在永嘉安置了养老的居所。

  近年来和家乡这边的接触让郑永建感觉到,家乡政府对招商选资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政策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他将这种重视视为难能可贵的机遇,不管是对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亦或推动家乡的建设。从个人回报家乡的角度来说,郑永建认为,通过回乡投资创业带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比纯粹的捐钱捐物意义更为深远。

  因为是为家,所以心态也更豁达。“比方做酒店,我们不要抱着要回报率有多高的态度去做,而是要以一种养老的心态去做。因为我的根在这边,我落叶归根,我要有自己的事情做,不能光待在这。”郑永建说。同时,他也客观地认为,要推进我县的招商选资工作,仍然需要加大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加大政策的优惠扶持力度,塑造更适于企业投资建设的环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投资的效益好,企业的积极性才会更高。”郑永建表示,如果各方面条件成熟,他计划于今年回乡投资的愿望将付诸实践。(记者 黄琴琴)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