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人物   ->  正文
胡利淮:寻找观众情感的共鸣点

发布时间:2022-11-24 厉梦瑶/文 陈胜豪/摄 见习记者 王子樟来源: 字体:

  在全世界诸多优秀电影导演中,胡利淮最敬慕的是来自俄罗斯的导演塔可夫斯基,一部《乡愁》让胡利淮每每沉浸其中,刷了一遍又一遍。在这部被誉为塔可夫斯基最神秘、最难懂的电影里,胡利淮找到了他和这位遥远国度造梦者的共鸣。

  在诗歌、梦境、现实等元素的糅杂中,在蓝黑、墨绿和暗褐色的乡愁氛围中,胡利淮感觉到自己也有这样一股冲动,用镜头对准自己脚下的这片大地,去讲述这里的过去、这里的文化和乡土、这里平凡的小人物……胡利淮相信,一切关于生活的表达都有迹可循,能帮助他看清自己的影子,也让观众从中找到共鸣。

  “迎亚运”展现瓯越传统文化

  得知意大利第76届萨勒诺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发来的喜讯时,胡利淮正在家里有条不紊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上午七点多起床,吃过早饭,给植物浇浇水,然后去团队的工作室上班,下班回来继续写作、看书、看电影和散步……平静带来的充实感让他满足,但短片作品《激情盼亚运》成功入选电影节的消息,又把他拉回去年九月经历的“酷暑”,那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同样带着十足的感动,他和他的团队齐心协力完成的作品,不仅令他们自己感到骄傲,也得到了来自观众和各位评审的认可。

  “项目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准备的,时间比较紧张。”胡利淮告诉记者,这次导演《激情盼亚运》短片也是为了完成市里交代的一次任务。“有这样一个机会,我自己也是很兴奋的,为此做了很多功课,查阅了很多资料,想把我们一千多年的瓯越文化,精炼准确地表达出来,让观众能感受到温州人民这种迎亚运的激情。”

  但这次短片的时长只有1分半钟,这首先对胡利淮来说,是一个取舍的难题。“因为能讲的东西太多了,戏曲、百工、文化、民俗……都很有代表性,但是时间有限,我们最终选择了传统文化戏曲、龙舟、花枪、鼓声、水袖与现代足球相结合去表达,都是相对有画面张力的元素,同时足球是个有着国际性的运动语言,能更好地让国外观众代入其中。”

  胡利淮表示,他的这个创作灵感来源于一次公园的散步,看到老人们悠闲地拉着二胡、跳着广场舞,如此生活化的场景,让他下定决心要把市井元素进行到底。“重点表达老百姓期盼亚运的到来,整部片子是以各种瓯越元素进行蒙太奇交叉剪辑,全片没有旁白,纯粹靠音乐、动作、镜头、画面交接起来,要给人振奋激情的感觉。”

  为了短片的最终呈现效果能达到这种“不用语言就激情昂扬”的要求,胡利淮在拍摄过程中耗费了许多心力,拍摄阶段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思考镜头的转换、音乐的衔接。“因为镜头切换是比较快的,上一个镜头和下一个镜头要配合好,又巧妙地过渡,如果拍摄时没有精准抠到位,后期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拍摄过程中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

  胡利淮还记得自己在七都的一处足球赛场上执导拍摄,团队一连在烈日下拍摄了好几个钟头都毫无怨言,只求一个满意的画面,回家以后才发现身上早已晒伤,一层一层地蜕皮。“可能大家印象中好像导演坐着看看监控就好了,其实各个点位都是我亲自去踩的,演员拍摄结束还可以休息,但是导演的工作从筹备开始到结束一刻不停,不过我也很开心,大家这么努力聚在一起,一心就是想把这个短片拍好,不留遗憾。”

  而在永嘉书院的一次取景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没下雨,一处原本设想的画面竟意外无法实现,拍摄一度陷入僵局。“最后为了我们的拍摄,取得了县里同意,上游特意开了水闸放水,拍摄才得以顺利进行……就像这部影片中展现的那样,大家都在齐心协力做好这件事,期盼亚运会的到来。”

  关注小人物,捕捉生活特质

  《激情盼亚运》完成以后,胡利淮回归了自己平静的生活,继续在细枝末节寻找观察世界的角度,作为一名80后的创作人,他从事电影艺术创作已经有11个年头,身上的奖项多了,但学习创作的习惯还一直保持着。

  “拍片是我的挚爱,虽然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但对电影的热爱让我决定前往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学习电影专业课程,终于走上了梦想中电影工作者的道路,这让他感到非常满足,因此也更希望去做一些符合当下生活价值的表达。”胡利淮说,他擅于用非线性叙事手法和现实主义风格来捕捉生活特质,关注小人物的生活状况和情感纠葛来深化主题立意。他创作的影视作品《蒲公英的约定》《天使的初心》《医路有心》《ENDING》《生命之旅》等都曾多次荣获国内外电影节奖项。

  “我一直觉得导演个人的经历会不自觉地反映到他的作品当中,在我自己的作品中,就有很多我亲身经历或者印象特别深刻的画面,这可能跟我本身是茗岙农村出身有关,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一代小人物,在芸芸市井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胡利淮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年幼时,村里第一次组织观看露天电影,当时听说城里放映员过来播放影片,村里老少都跑来凑热闹,胡利淮也兴致勃勃地拿起小凳子抢到了前排,生怕错过剧情,憋着尿看完了整部电影。

  “影片的名字叫《妈妈再爱我一次》,那种切近生活难以割舍的母子亲情让我现场哭得一塌糊涂,瞬间感觉妈妈好伟大,也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期间,胡利淮第一次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手持DV摄像机,激动得一天到晚举着拍个不停。“那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去发现挖掘生活的素材,有什么画面比较深刻的,看到就拿起来拍,当时还用的胶卷拍摄,一卷只能拍半个小时的素材,出去一趟,我都是裤兜里塞满四五个带子。”

  这些积累,最终变成许多作品里的一些片段:《生命之旅》中,一位癌症患者在生命接近尾声,拾起了散落在记忆里的时光,反思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蒲公英的约定》中,一名乡村女教师陈燕带着发烧的学生前往遥远的乡镇卫生院看病……童年家乡长长的石阶、秋日里的稻草垛、几棵孤零零的树、亲友忧伤的身影,这些取材现实的画面都曾深深印进胡利淮的脑海里,最终成为一段叙事中透着深切怀念和朦胧情愫的出口。

  “这些画面就是很寻常的,每个人的生命里可能都出现过这些画面,它可能并不精致,甚至相当粗粝,但就是这种真实的粗糙才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胡利淮指出,那还并不是一个单单具体的“画面”,而是关于乡土、生命、人性等深层意义上的一段心灵史。

  “艺术创作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我想要表达的还有很多,后面还是要继续不断学习摸索,争取再创作出一些令自己满意、观众叫好的作品。”这也是胡利淮一直以来对电影的态度,真诚地用影像记录时代,赞美生命。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