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非遗   ->  正文
拜月亭下舞戏影

——《拜月记》排好后,属于永昆剧团的四大南戏“荆、刘、拜、杀”便齐了

发布时间:2021-11-18 厉梦瑶/文 陈胜豪/摄来源: 字体:

  11月初,因剧团各类演出耽搁的《拜月记》复排计划被重新提上日程。在此之前的9月份,永嘉昆剧团的演员们和来自上海昆剧团的主创人员已经把这部剧的“框架”拉好。这一次,他们要抠好全部的细节,以方便赶在11月底完成全程七场戏曲的录制。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这都是一种压力,但在排练的现场,这里还升腾着一种热切的期待,那是永昆人对四大南戏“荆、刘、拜、杀”——《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齐上舞台的向往,“南戏故里”不再是一个久远的符号,更是这群人青春流逝的证明。

  幽闺佳人拜月亭

  11月11日上午,在位于上塘的县文化中心,永嘉昆剧团的十多位演员正在跟导演逐场排练《拜月记》(又名《拜月亭》)的几个重要场景。记者刚从楼梯口进来,就听到了悠扬的笛声从大厅绵延出来。

  “再来一遍啊,动作还是要更有力道一点……”记者到访时,这里正在排练“抱恙离鸾”和“幽闺拜月”这两场重头戏。戏中的男女主“蒋世隆”和“王瑞兰”此刻还只简单披上了一层戏服,但举手投足之间,已是诉尽别离与相思。

  不过,演员们的表演还是经常被在场导演饶红潮打断。“快了快了,点没有掐准啊,再来一遍。”他全程盯着演员的一举一动,不肯放过每一个细节,还在现场仔细地为演员分析起人物来:“这时俩人是什么心态?‘蒋世隆’和‘王瑞兰’是被生生拆散了的患难夫妻,身不由已,蕴含了这样复杂的信息,台词、动作、音乐一定要抠准每个情绪点,不能遗漏掉。”

  饶红潮是此次《拜月记》的创排导演,负责在剧本与表演间寻找和发掘演员的形态和情态,把握和梳理“蒋世隆”和“王瑞兰”之间感情发展的起落。

  “我们这个剧是按照现在观众的一个观影习惯做了调整的,因为原剧目特别长,有几十场戏,以往都是演其中几出,那么为了更好地把完整故事顺下来,我们也做了取舍。但是里面的剧情逻辑、情感变化都要有个合理的转换,这也是我们团队重排《拜月记》的一大难点。”一旁的艺术总监周雪华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昆曲文化遗产传承人”,周雪华此次也是受永嘉昆剧团委托,作为总筹参与到《拜月记》这出戏的创排当中。“另外我们团队还有舞美导演沈昳丽和技术导演张崇毅,都是上海昆剧团的成员,前期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剧本打磨,到今年终于能搬上舞台,我们也是很期待,想把这出戏做到最好。”

  关于要打造一部什么风格的《拜月记》,周雪华和永嘉昆剧团很早便已达成共识。中国戏剧最早的成熟形式——“南戏”诞生于温州,永嘉作为“南戏故里”,永昆便是从南戏发展衍变而来,以原汁原味的昆曲呈现这部南戏经典,格外能体现这其中的渊源。

  “前期的讨论持续了很久,特别是在永昆特点的呈现上。”周雪华说,尤其是在“踏伞”和“幽闺拜月”两场戏中,不少传统戏词对主要演员的唱功提出了很高要求。

  “永昆的特点就是每个点该在什么位置就必须在什么位置,一个地方扣不上了,后面就全乱了,这一点跟其他戏剧就很不一样。”金海雷是永嘉昆剧团此次扮演“蒋世隆”的生角。9月下旬接到这项任务时,她说自己收到了三份厚厚的剧本,当即脑海一片空白。“一本唱词、一本曲谱、一本动作,全部要记还卡点,一天排练下来,回家话都说不了。”

  而扮演“王瑞兰”的旦角南显娟,同样也说自己压力很大。“我是生完孩子回来不久就接到了这样一场大戏,要跟上确实有感到吃力,时间又这么紧张,不能给大家拖后腿……”

  排练场上,所有人都专心一致,在无数遍“再来一次”背后,他们希望带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拜月记》,同时,他们也在期待着近年来重排的四大南戏“荆、刘、拜、杀”可以在更广阔的舞台被一同演绎。

  “这一次,都是自己团里的成员”

  “天色已晚,只见半弯新月,斜挂柳梢,几队花阴,平铺锦砌。不免安排香案,对月祷告一番……”

  “幽闺拜月”一折,情境和意境皆美。月亮总是能勾起人们的无限情思,“王瑞兰”相信,明月多情,月光既能照着这一头,一定也能照见那一头——那个日思夜想、心心念念的伊人所在之处。无怪乎《拜月记》中道:“天从人愿最为难,再度重逢岂等闲,从今许下千千拜,望月瞻星夜夜间。”

  就像月亮总有圆满时,《拜月记》尾声是夫妻重聚,兄妹重逢,人月两圆,和美无边。不过,这个故事所传递出来的期待远不止于团圆,里面还深深寄托了百姓对于世间和平、安宁、美满的永久希冀,那么《拜月记》的复排对南戏意味着什么?

  永嘉昆剧团副团长冯诚彦说,《拜月记》排好以后,属于永昆剧团的四大南戏“荆、刘、拜、杀”便齐了。一个“齐”字背后,是一整个剧团等待和付出的时间。

  周雪华还记得自己是十多年前接触到永嘉昆剧团的。“永昆的《金印记》《张协状元》《牡丹亭》等等都有参与过作曲,刚来的时候,他们连总谱都不会看,各方面条件也不好。”但好在团员们都很努力和认真,周雪华对此感到十分欣慰,还在团里带了两个徒弟,教授看谱、作曲等等。“后来陆陆续续也都在关注,剧团发展越来越好了,这次《拜月记》排练过程就很顺。”

  虽然一度因为经费紧张,周雪华最期待的后期舞美效果还无法实现,甚至现场布置都是能省则省。“剧团也跟我讲明了情况,事后把团里现有的每个道具、服装都掏出来给我们看了,一个个选,虽然都是原有的道具,但是呈现的效果也不差。”周雪华表示。

  “剧团能上的演员全都上了,以往我们排戏经常要请外援,但是这一次,我们都是自己团里的成员。”冯诚彦补充道,就连他自己,也在这部剧里扮演“王瑞兰”的父亲“王尚书”,而更多剧团成员的众多努力被隐藏在舞台背后。

  排练时,不依靠任何扩音设备,坐在观众席也能清晰听见两名演员的吐字发音。但在结束后接受采访时,金海雷和南显娟都是用气声在说话,相比舞台上的中气十足,声音显得格外暗淡,甚至带有一些哑声。南显娟还早早围上了围巾,声称可以保护嗓子。饰演一名配角的胡曼曼,在没有自己戏份的环节,一个人时不时练着侧空翻……

  没有人流露出一丝懈怠感,就像周雪华说的,这些年来,永嘉昆剧团演艺人员做好继承、挖掘与创新文章,为永昆的传承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令她感动,也让这一古老的传统戏曲文化得以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等到有经费的时候,我们肯定还会再把这部剧完善起来,舞美设计效果是水墨画的风格,真的很惊艳,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冯诚彦笃定地说道。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