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其他新闻   ->   外媒看永嘉   ->  正文
澎湃新闻:永嘉网红村妇女回乡创业忙

发布时间:2021-03-09 15:13:21 编辑:周艺 字体:
核心提示:“源头花漫处,踏石问轻舟。”初春时节,走进温州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古朴而宁静的田园风新村庄映入眼帘。村前溪水清澈见底、水光凛冽;村子的菜地,新绿萌发、孕育生机。而每位来此游玩的旅客,几乎都会寻找巷子深处的“老梅馄饨”,吃一碗带着童年味道的馄饨。这家网红馄饨店铺背后的女老板郑莲妹,用勤劳的双手拓开了乡村致富之路,也成为岩坦源头村众多创业女性的缩影。

  “源头花漫处,踏石问轻舟。”初春时节,走进温州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古朴而宁静的田园风新村庄映入眼帘。村前溪水清澈见底、水光凛冽;村子的菜地,新绿萌发、孕育生机。而每位来此游玩的旅客,几乎都会寻找巷子深处的“老梅馄饨”,吃一碗带着童年味道的馄饨。这家网红馄饨店铺背后的女老板郑莲妹,用勤劳的双手拓开了乡村致富之路,也成为岩坦源头村众多创业女性的缩影。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村子里游客不多,“老梅馄饨”铺里客人却一波接着一波,已经63岁的老板郑莲妹,身体硬朗,做事利索,从早上7点起,一直忙着包馄饨,煮馄饨,还要时不时地给客人热麦饼。他们家的馄饨用紫菜、蛋皮、肉沫、榨菜、虾皮、葱,简简单单的配料,搭配出永嘉人记忆里最鲜香的馄饨味道,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馄饨店,吸引着远近游客,一天最多可卖出600多碗。

  “我们本来是去另一个村子里做调研,特意绕过来吃一碗馄饨。”刘集成是温州大学建筑系的老师,也是“老梅馄饨”铺的老食客:“他们家的馄饨爽口、地道,以前我来还要打包十来份带回去给学生吃。”

  味道如此吸引人,也是因为33年前的郑莲妹和丈夫就在温州市区将军桥三水井扛着140多斤的专业道具,敲着竹竿“梆,梆,梆……”叫卖了3年,积累下来的手艺,做出了食客们记忆中的味道,抓住了游客的“胃”,捕获了他们的“心”。

  “正月里忙的时候,早上五点起来包馄饨,一直到晚上12点。”郑莲妹说,“现在是闲月,一天也能卖出60多碗馄饨。我闲下来就去地里种菜,然后腌咸菜做麦饼。”忙活了大半辈子的郑莲妹,子女已在市区买房定居,她晚年归乡,却也没有闲下来的意思。旁人觉得忙碌劳累的日子,郑莲妹一点也不觉得辛苦:“趁自己能赚钱的时候多赚一点,也减轻儿女的负担。”

  谈及为何想到开馄饨店,郑莲妹说,最初他们两口子回乡以种菜买菜为生。在一次节日为村小学煮馄饨,得到了乡民的一致好评后,当时的村主任陈小静建议她开家馄饨店,既为村民服务,也让自己赚点钱。

  “开始担心自己家的店铺在深巷里没有生意,村主任说只要开起来每天包我们30碗。于是我们也大胆干了,花了三四万装修了店面。没想到一开门生意好得不行。”郑莲妹说,是因为村庄环境越来越好,来游玩的客人变多了,根本不愁没有客人,“以前在外做生意,住的是厂棚,后来那边工人少了,生意也差了。没想到回到家乡,住的是自己家新盖的房子,馄饨店生意还这么好,在家里就能赚钱。”

  与郑莲妹有相似境遇的还有源头村“小嫂麦饼”的老板娘,原来在外卖麦饼,房租贵,生意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儿子三十多岁还没娶上媳妇。也是在村主任的建议下,回到源头村开了麦饼店。此后,一天能卖出一百多个麦饼,生意好得自己都不敢想象。如今盖了新房,儿子成家生子后,一家人生活过得更加幸福了。

  在源头村,像这样回乡创业的巾帼不在少数,而带领他们走上创业路的就是现在的岩坦镇源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小静,让源头村的妇女们人人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人人致富奔小康也是她的心愿。

  陈小静说:“我们源头村都是清一色的女老板,妇女们可以在家一起做生意,大家感情更好了,矛盾也少了。”陈小静十分自豪,源头村用行动呵护广大农村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她们共享脱贫攻坚的成果和乡村振兴的红利。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