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其他新闻   ->   温州新闻   ->  正文
乐清龙档亮相“温博” 精雕细琢惊艳“闹春”

发布时间:2021-02-22 12:16:25 编辑:高晓龙 字体:

  

  精致的龙档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温州网讯 春节前夕,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温州博物馆、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承办的“温州百工千品万象”展在温州博物馆开展。一条保存了30多年、工艺精湛、造型独特的精美龙档,惊艳亮相此次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打卡。

  龙档是我市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据传始于明代,起源于乐清,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本期《温州宝藏》,我们就带您来探寻它的故事。

  -前世传说

  乐清龙档始于明代已有500多年历史

  龙档由“板凳龙”发展而来,用木头制作成凳形的龙身,多节联结成一条木板龙身。它是浙南乐清地区别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之一,也是江南人民长期以来进行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文化活动形式。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介绍,乐清龙档历史悠久,元大德年间撰修的《乐清县志》曾对乐清城乡元宵节活动有过生动的描写:“里社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与众共赏,与民同乐。”“火树光腾城不夜,银花焰吐景长春。”乐清龙档据传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乐清地处浙江南部沿海,紧靠瓯江口岸,由于古代堤渠连年失修,风灾、洪灾频繁,民不聊生,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纯朴的百姓用樟木等制作龙档,希望以龙档来为地方消灾、避邪、保平安。据地方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乐清舞龙档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清朝同治年间,乐清县西一带的乡村舞龙档活动最为盛行,每年元宵节前后,各村都拉出自己的龙档进行游行活动,并聚集在一起相互媲美。正是因为这种相互媲美,使得乐清龙档的制作技艺不断推进。

  民国初年,乐清磐石新城的葛雨亭、翁垟的叶阜如、黄杨木雕名家王凤祚以及柳市沙岙桥头的黄尚枢等都是龙档雕刻中的高手。经历代艺人不断创新、发展,他们把传统工艺和现代美术理念巧妙结合,龙档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从原来简单的单人立体圆雕发展成一块木头雕“双人”和“三人”的戏剧镶档人物,已经达到了四人、五人以及多人的群雕手法。

  集多种“技艺”于一体

  被列入国家级非遗

  龙档主要流行于乐清柳市镇、翁垟街道一带。它是用木头雕刻而成,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正档30多档,连成一条长25~30米的龙档。龙头龙尾处各装有三至五个木雕小亭子,亭中雕塑2至7个人物。节与节之间,用榆树雕成档肖,肖上又有3至5个人物,每一组人物皆成一出戏。正档和档板上也雕有浮雕纹样,档龙全身无处不雕。这些全出自民间雕刻工艺名匠之手。每档板中间,有一盏档灯,灯前立一骑兽人物像,灯后有午门旗麾。

  伍显军介绍,我市的龙档集多种雕刻技法和多种艺术品种于一体,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精致的工艺技巧,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以立体圆雕艺术为主,结合浮雕、镂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并借鉴了建筑艺术、油漆彩绘艺术和刺绣工艺、竹丝编织工艺,集各种技艺于一体。其立体圆雕作品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造型生动、雕刻精致、层次分明,并且有舞台戏装的造型,在所有的木雕艺术中,颇有独到之处。同时,要雕好龙档的镶档人物还要掌握古典戏剧等方面的知识。

  2006年,乐清龙档被认定为温州市首批传统工艺美术重点保护品种和技艺,并参加了在北京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2006年3月,由乐清市柳市镇黄德清和黄北父子制作的龙档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永久收藏;2007年5月,乐清龙档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乐清龙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生故事

  父子三人联手创作

  耗费两年时间完成

  此次在温州博物馆展出的龙档是陈程鹏捐赠的。陈程鹏是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家、温州资深工艺美术家、温州市艺术雕刻合作社创始者之一。他和弟弟陈程翔(高级工艺美术师、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家)少年时随父亲陈志云学艺。

  陈志云(1914年~1998年),祖籍乐清翁垟,是温州市黄杨木雕小组创始人之一、浙江省名艺人,1960年被温州市政府授予“黄杨木雕专家”和“革新能手”称号。陈志云师从木雕大师王凤祚,学习龙档及黄杨木雕的雕刻技艺,一生刻苦钻研,并在学成之后传授技艺,他的艺术业绩入选《当代中国工艺美术》。

  1985年由陈程翔提议,父子三人共同创作一条别具特色的龙档。耗费两年时间,于1987年制作完成。之后,这条龙档一直保存在陈程鹏的家里。2011年,经过商量后,陈程鹏将它捐赠给温州博物馆。

  该龙档全长20多米,包括140多个不同的传说故事人物与戏曲故事人物,13种动物以及亭台楼阁。龙档有12档43宕(一组人物雕像称为“宕”),其中坐骑人物13宕,包括牧童放牛、济公伏虎、哪吒闹海、麒麟送子、昭君出塞、文殊坐象、普贤坐狮、花木兰、寿星鹿、陈奇吐水、郑伦吐火、弄玉引凤、阿弥陀佛;小背人物(宕比较短、宕上只有人物或动物的,称为“小背”)5宕,包括小放牛、盗仙草、双仙和合、火焰山、梁祝化蝶;大背人物(宕较长、宕上有亭子、人物较多的,称为“大背”)25宕,包括铡美案、杜十娘、野猪林、断桥相会、贵妃醉酒、董永遇仙、桃园结义、李白醉酒、大战朱仙镇等。整条龙档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人物雕刻细腻,对人物的表情、衣着、纹理等雕刻都采用黄杨木雕的雕刻技法,凝聚着三位木雕大师两年的心血,汇聚了他们几十年来积累的创作理念。他们娴熟的创作技巧和深厚的创作功底,都在这条龙档中得到了展现。

  伍显军说,这条龙档是我市迄今为止最好的龙档之一。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陈培培/文

  张啸龙/摄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