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东城动态   ->  正文
环境大变样 发展添能量东城街道大溪村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0-09-20 20:41:39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走进东城街道大溪村,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村内的水泥道路整洁有序,景观树错落有致。河道内水流清澈,河岸两旁白墙黛瓦,院墙上一幅幅农家画质朴、热烈。推门进院,三角梅开得正艳……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走进东城街道大溪村,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村内的水泥道路整洁有序,景观树错落有致。河道内水流清澈,河岸两旁白墙黛瓦,院墙上一幅幅农家画质朴、热烈。推门进院,三角梅开得正艳……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在追求幸福小康生活的路上,很多大溪人不懈努力,他们用一颗心、一双手、一辈子,诠释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走,带你上地里瞧瞧我的姜去!”一大早,记者跟着村民陈招仁来到了他的生姜地,一棵棵绿油油的生姜支楞着脑袋,铆着劲儿地生长。

  “这一片都是生姜?”“对,我们村种植生姜历史悠久,种出的生姜产量高、销量好,10月份收,一斤能卖10多元。”说起这生姜,陈招仁俨然已是专家。

  “田坎上的这些是金银花,4月已经采过了,别看现在看上去像枯藤,来年烘制后100元一斤,根本不愁卖。”60多岁的高晓莲指着田坎上一片老藤说,她家不止种植金银花,还有番薯、生姜、玉米,大概可收入两万元左右。“我们年纪大了,不能出去打工了,在家种种地补贴补贴家用,挺满意的!”

  如今,在大溪,像陈招仁、高晓莲这样种植经济作物售卖的还有近百户。高晓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4月收金银花、7月收玉米、10月还有生姜和番薯。金银花的单价今年涨到了100元每斤,番薯枣25元每斤,生姜15元……”“周末过来游玩的游客多起来后,再也没有卖不出去的情况了。”“想吃什么随时能摘,日子过得美着呢,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高晓莲乐呵呵地说。

  这里的“满足”,是跟以前的经历相比。以前的大溪村家家户户也种金银花,种番薯。“全家的收入就指望种地,辛辛苦苦一整年,除掉化肥、种子和其他费用,收入没多少。再加上地处偏远,根本没有销路!哪像现在,根本不愁销,游客来了还专门打听。”大溪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新的笑容溢于言表。

  好风景带来好光景

  从无人问津,到如今的抢手热销,大溪村的农作物何以来了个“大翻身”?

  大溪村,以村前溪大而得名,溪水充沛灵秀,造福村民生活,因此取名大溪村。然而,正是这条长1000多米、宽40来米的大溪,成了村民的“心病”。由于沿溪民房、农田众多,以往排入水中的污水和丢弃的垃圾造成溪水污染较严重。村民过去大多为了生计都在房前屋后建小屋,还占了村里的主干道不少地方,让原本就不宽敞的村道更显狭窄。

  村两委曾提议整治环境,但反对的声音随之而来:“水里养鸭子,多年老习俗了,何必改?拆了锄头放哪儿,再说了,凭啥先拆我的?”环境整治的事被搁置了下来,私搭乱建之风更甚。“村里也想搞发展,可是缺少抓手。”张建新说。

  发展的新契机出现在2016年。张建新带着“使命”前往省里学习,回来后,他带着村里党员干部,走进村民家中,征询意见,并组织代表去大若岩镇实地考察。

  走进大元下村,大家眼前一亮:村道宽阔平整,农房整整齐齐,四处遍布绿植,村道旁的公园里,村民悠闲地散步聊天。最让他们羡慕的是,当地村民的创业致富能力——村道旁的农家乐里,食客熙攘。老板透露:“路宽了,旅游大巴开得进。环境美了,我们生意也好了,一年可挣20万元。”

  “守着那几间破房子,能有啥出息?”考察回来,张建新就把违建拆了。党员干部率先干、村民代表带头干、全村百姓争相干。张建新带头,率先劝说自己大哥将菜园子改造成了绿化庭院。以前的垃圾坑塘填埋后种上了绿植,各户门前还用栅栏圈出了一个个小花圃,墙面上各种主题鲜明的手绘画更是村里的一大亮点。

  大溪村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路域环境、水域环境、乡村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获得感和满足感也越来越强。

  烹制小康“佳肴”

  站在大溪大桥上远眺,只见远处青山环抱,绿树掩映,近处碧澄清澈的大溪碧波荡漾。至此,“大溪”之名不胫而走,因与乐清毗邻,每个周末,来自柳市、白石等地的游客拖家带口自驾来到大溪,戏水、钓鱼、烧烤。

  最繁忙的时候,村里一天会来两三百游客,几十辆私家车,将大溪村新修建的三个停车场塞得满满当当。农家乐里人声鼎沸,生意红火。游客们吃完饭,三三两两结伴在溪边、山里兜兜转转,看到村民家门口摆放着自家产的金银花、生姜、番薯枣、溪鱼干等特产,便大包小包购买带给亲友品尝。

  “我是在2002年开始开农家乐的,当初真的没想到会这么红火。”站在农家乐院前,朴实的陈永枢平意气风发,一言一行透着满满的幸福感,手上处理本地鸡的动作一刻不停。“节假日时,我这里每天要招待十几桌人吃饭。自己负责炒菜,妻子端菜传饭。桌子翻台,忙到夜里是常有的事儿。”聊起这两年的生意,陈永枢笑得合不拢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山里。在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奋斗大道上,陈永枢不等不靠,创办“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不仅自己成为远近闻名的“老板”,而且带动村民一起开办农家乐致富。

  白天,老书记陈招武喜欢躺在靠椅上和一帮老伙计看看新闻、聊聊大事小事;傍晚,村民邢中芳邀上一帮姐妹在长廊跳舞,别提多开心。“以前不少人害羞,不大愿意出来跳。有了长廊,大家交流多了,慢慢人就多了。”现在,沿着大溪村道路行走,不仅处处是风景,更处处有“文明”。近年来,大溪村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文化长廊、农家书屋、亲水平台,闲暇时很多村民过来跳跳广场舞、读读书,和邻里唠唠家常,成为大溪村一道乡风文明风景线。

  “这样的日子,就是小康!”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大溪村的发展有了较大起色。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执行力增强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提高了,村民收入增加了。

(作者:潘益风)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