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讲讲温州话》电视栏目火了,永嘉这一对公公和儿媳与该栏目缘分不浅“温州话”里的永嘉事

发布时间:2019-01-14 19:03:08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常言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因其复杂性,温州话一直被认为是全中国最难学习的方言之一,曾让多少人感叹“实在是摸不清头脑”。为了推广温州话,继《闲事婆和事佬》之后,温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一个大型方言季播类综艺节目《讲讲温州话》在2018年与观众见面,一面世,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常言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因其复杂性,温州话一直被认为是全中国最难学习的方言之一,曾让多少人感叹“实在是摸不清头脑”。为了推广温州话,继《闲事婆和事佬》之后,温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一个大型方言季播类综艺节目《讲讲温州话》在2018年与观众见面,一面世,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同名主题曲《讲讲温州话》更是在短短几天内点击率就超过了150万人次,迅速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值得关注的是,我县桥头镇的一个家庭与该栏目缘分不浅,公公周良顺老先生是主题曲永嘉部分的作词人,而儿媳妇叶雷珍女士则参加了该栏目的比赛,拿下年度答题王称号。

  讲讲温州话 唱唱永嘉词

  周良顺是桥头镇底新村人,今年70岁。说起能为《讲讲温州话》栏目主题曲作永嘉部分的词,他倍感荣幸地说:“这个是好事情!创意很好,把‘小众’的温州话,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绎出来。”即使自己教了30多年的语文,周良顺也始终认为:“温州话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座城,人与人之间最美妙的一种语言,我们应好好珍惜”。

  “2018年7月的一天,接到温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讲讲温州话》栏目邀请我做主题歌永嘉部分歌词的电话。电视台的要求可以说是比较‘苛刻’,只有四句,还不能超过30个字。”在采访中周良顺多次提及,永嘉可写题材太多,既以山清水秀而出名,境内又有著名的楠溪江,如何在四句歌词里充分体现永嘉县的人文景观,民俗美食,还要顾及歌词的押韵,又要保证传唱度,这对他来说,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所以他开始到处查找了一些资料,同时也走访了一些专家。他经常要为取哪个舍哪个,纠结半天。

  最后周良顺决定从永嘉的山水、美食、古村、非遗着手,写出了“楠溪江底水冰冰,山岭爬爬啃麦饼。还有‘林坑’‘苍坡’‘丽水街’,‘永昆’‘莲花’也出名。”观众可以“看”到永嘉的山山水水,“吃”到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还可以了解永嘉独特的民俗文化。听着旋律优美的歌曲,体会跃然眼前的永嘉景色与文化,美好之情油然而生。

  这简简单单四句歌词,真的是花了他不少的心血,难怪《讲讲温州话》这首歌曲现在这么受欢迎。主题曲视频于7月26日在各频道、频率及APP、微信平台强势推出,一时间燃爆朋友圈,温州的各个角落都回响着这首歌曲的旋律,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好,这让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讲讲温州话 研究方言腔

  主题曲《讲讲温州话》不仅搅动温州本地朋友圈,更是在海外温州人圈子里引起共鸣,推送后用户留言非常踊跃,一些久居海外的温州华侨感慨说到《讲讲温州话》唱出了乡愁、唱出了回忆、唱出了温州人对家乡的满满思念之情。一首用小众方言演唱的歌曲,为什么会成为爆款产品?

  “歌词汇集了温州十一个县(市)区方言民俗专家的心血,将温州方言‘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共腔’的特点表现地淋漓尽致。”周良顺说道,他是搞教育的,工作中,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太会说温州方言,要么说着说着就卡壳,要么索性只说普通话。也许正是因为触摸到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才能在新闻资讯铺天盖地的当下脱颖而出,成为爆款产品。

  至于说为什么会找周良顺作词,这还要从他的一个特别的“头衔” ——永嘉方言发音人说起。

  退休后,周良顺为撰写地方文史稿件到市图书馆查找资料,接触到了更多温州方言资料,他发现温州行业秘密语居然还是空白,于是便萌生了出书设想。

  2011年初,他拿着《温州地区民间行话形成的特点》论文,登门求教温州方言专家沈克成先生。沈老对他的收集研究予以充分肯定,但认为数量尚少,建议再作深入丰富。于是,他制定计划,四处奔走,开始了全面的收集研究工作。吃闭门羹、“卧底”调查、付费聊天……在客厅兼书房的地方,简陋的桌子旁摆满了书籍和一摞摞研究材料。历时5年,《温州方言杂谭》成书。在序中,沈克成称这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民俗学集大成者,许多内容和语汇可以说在文献中是找不着、见不到的。作者能将其发掘和抢救出来,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今,周良顺的新书《菇溪风情》正在印刷当中,主要讲述菇溪的文化和菇溪民俗。

  讲讲温州话 传承家乡语

  周良顺不会用电脑,平时文稿的整理和打印一般是由儿媳妇叶雷珍负责。周良顺也会参加社区学校的公益讲座,耳濡目染之下,叶雷珍对于温州方言就有了自己的认识。“由于普通话的推广,绝大部分孩子不会说温州话,即使一部分孩子会说,也带着这样那样的腔调,更谈不上能理解和运用温州俚话,这真使人感到担忧!”从事社区学校教育工作的叶雷珍偶然机会知道了“讲讲温州话”方言大赛,在得到了公公的肯定之后,便有了报名参赛的想法。

  因为参赛需要3人一组,出于“保护方言要从孩子抓起”的想法,叶雷珍从社区学校找来了9岁的马亦涵和16岁的叶育岐组队,成为唯一一支有未成年参赛的队伍。经过海选赛、初赛,参赛的21支队伍各怀绝技,诗歌朗诵、唱歌、配音秀、情景剧……各种才艺轮番上演,叶雷珍组合人气一直领先。不料却在晋级赛中惨遭淘汰,“作为吴语体系下的温州话具有较大的内部差异,只因细微的区域差异,就有许多语言分支,比如瑞安话、永嘉话、乐清话、虹桥话、平阳话、闽南语,孩子在方言积累方面的确有限,再加上没有合理利用比赛规则,我们被淘汰了。”叶雷珍说。接下来的剧情峰回路转,“复活”、重新组队、过关斩将、夺冠,最终她携手来自永嘉的陈晶晶和鹿城的钱程程拿下“年度答题王”称号。

  那一段时间,叶雷珍不是在家中跟长辈学习方言,就是翻看公公的研究资料和书籍,用她的话说就是“书都翻烂了!”当然,效果也很明显,有一道鹿城题,需要翻译“舍力大”,全程只有她抢答成功,“慷慨大方”一字不差。 周良顺和叶雷珍认为,传承方言,关键是要为孩子营造出一个适宜听、说、读、写温州方言的语言环境。比如学校里应该开放,让孩子说母语。比如要让家长认识到温州话的重要性,不要觉得说方言很土,给孩子创造学习方言的环境。比如,成立温州方言传习所……一个地方的方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如果一个地方的人都不会说自己的方言了,那文化怎么延续呢?

(作者:潘益风)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