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永嘉籍教授金可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9-01-13 23:12:30 编辑:周艺 字体:

  日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共评选出278个项目与7名科技专家,其中永嘉籍教授金可勇参与完成的“均相离子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列项目第三完成人。该项目开辟了我国离子膜技术应用新领域,打破了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了我国离子膜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发展。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金可勇表示,愿在环保领域为家乡出一份力。

  科研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虽然拿了国家级的大奖,可记者在连线金可勇的时候,他却异常谦虚,一再强调:“我们做的这个研究,全是一个团队的工作,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是得到社会方方面面支持的。”

  “离子交换膜由于其特殊的离子选择性,在物料分离、化工生产、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可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稀土、电子刻蚀等领域中废酸液、废碱液的回收和循环使用,含盐物料的分离纯化或者含盐废水的‘近零排放’,是国家战略性新材料之一。”金可勇教授介绍,传统均相离子膜制备工艺复杂,需要使用氯甲醚、氯磺酸等有害物质,环境污染严重,造成国产均相离子膜产业化困难,一直以来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

  进入新时代,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只有拥有了源头创新、水平领先的自主技术,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和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才能实现安全、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金可勇教授说,科学研究应该是非常纯粹的,而纯粹的事业就需要忘我的投入。即便是有诸多行政事务在身,他也始终把攻关的技术难题作为心头大事,希望能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科研道路没有尽头

  金可勇出生于1974年,目前是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实验室主任,曾先后于2015年获国家专利金奖,2017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成为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主要从事功能分离膜的研究,包括双极膜等电驱动膜组器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水淡化的预处理与后处理研究;膜集成过程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金可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已授权20余项发明专利。其中的一项发明专利“一种电渗析浓缩的制盐装置”,获中国化工优秀发明专利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并实施了国家海洋局“908”调查项目“海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与研究”;国家重点自然基金子课题“基于电膜的绿色与环境化工过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国家863计划“膜技术分子筛催化剂无废水排放清洁生产新工艺开发及工业示范”等多个重大课题。

  此次获奖的《均相离子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正是运用于污水零排放等环保领域,其研究成果不仅可减少污染物排放,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离子膜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发展。

  “他是中国膜行业的第一批专家,也是这个行业中的第一个院士。”说起自己如今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绩,金可勇把这一切归功于导师的指引。他所说的导师,正是膜行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1998年本科毕业后,他选择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两人就此定下师生情谊。

  对于外界的诸多赞誉,金可勇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我们的项目可以满足我国现阶段下工业污水处理的要求,但可续研究永无止境。”在他看来,科研道路没有尽头。“我们哪能停下来?我们搞科研的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了。”

  想为家乡环保事业出力

  “我出生在楠溪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岩头。我的父母和兄弟也都还住在家乡,所以我每年都要回来五六次。”金可勇是岩头镇河一村人。就在去年12月30日,金可勇还受邀参加了母校永嘉二中成立80周年庆典仪式,并作为年轻的杰出校友上台发言。他和全校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学子们立足时代潮头,通过学习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他还为永嘉二中教育基金捐资。

  说起为什么会从事分离膜的研究,金可勇回忆说,自己高中时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高考更是以理科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取了浙大化学系,后来受导师的影响,选择膜法水处理的研究。

  在做研究时,金可勇曾多次来到家乡调研,他表示,由于永嘉的整体规划,楠溪江流域工业企业少,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少。但是瓯江沿岸的瓯北一带,工业废水排放还是存在不少污染,使用膜法技术改造之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可以直接生产出高品质再生水。希望自己的研究能为家乡的环保事业出一份力。

(作者:潘益风)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