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岩坦动态   ->  正文
小舟垟门前山:从坟山到生态公园的蝶变故事

发布时间:2018-08-12 23:27:00 编辑:周艺 字体:
核心提示: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些树,人也还是那些人,为什么现在就像脱胎换骨了一般呢?近日,记者来到岩坦镇小舟垟村门前山,在拆除坟圈、覆土绿化、安置鹅卵石墓碑后,过去令人发怵的“坟山”,经过生态化改造已经成了一个纯天然的生态公园,其中还修建了游步道,走在其中就像踏青一样。

  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些树,人也还是那些人,为什么现在就像脱胎换骨了一般呢?近日,记者来到岩坦镇小舟垟村门前山,在拆除坟圈、覆土绿化、安置鹅卵石墓碑后,过去令人发怵的“坟山”,经过生态化改造已经成了一个纯天然的生态公园,其中还修建了游步道,走在其中就像踏青一样。在小舟垟村坟墓生态化改造的浪潮里,一批批乡镇干部、村干部、热心群众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角,正是他们的全情投入,披荆斩棘,才有了坟山公园的蝶变。

  从反对到上山观景

  很难想像眼前这位对着记者笑呵呵的82岁老人李永权就是当初小舟垟村在生态墓改造过程反对最强烈的人。从门前山坟墓生态化改造前期工作,到镇村干部入户调查,再到90%以上村民支持坟墓生态化改造,李永权老人就像一颗钉子,牢牢扎在了这项工作的前面,不管镇村干部如何做思想工作,他就是不松口。

  那时候,每天施工队早上还没进场,他就早早地自带干粮和饮水,到了自己的生寿坟前守候着,傍晚施工队收工了他也随着下山。只要发现谁靠近就挥舞着电棍、木棒,或者随手扔石子砂用以驱赶。就这样,前前后后半个月时间,镇村干部反反复复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思想工作,老人就是不肯,一直僵着,最后还是老人儿子硬生生的把他从山上抱下来带去了瓯北家中。

  “一开始根本无法接受,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才攒下这笔钱盖了墓,更不要说里面还埋着我的兄弟。”李永权老人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态度强硬反对是有原因的。原来,他的寿坟是自己10多年前造的,共3“所”,一“所”给兄弟(已经入葬),另两“所”给自己夫妻俩。当时,他用400元买了这块60平米的地,并用在温州给人看停车场存下的8万元钱建了当时该村最“豪华”的坟,有亭、有柱、有石狮,风水树环绕,全部青石建造。老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百年后的“家”就这样没了。

  然而一段时间过后,等老人再次上山看到鲜花、绿树、园林式的生态墓园取代“阴森森”的呆板乱坟场形象后,他又恢复了每天上山的习惯,只是这一次,他是去看景。不仅如此,他还带头参与村里环境综合整治。这不,小舟垟村的旧防洪坝溪滩边有一处长廊,成为在村内施工工人的午休场所,李永权老人主动担起了清扫的任务。“当初我恨不得把他们吊起来痛打一阵。现在不会了,其实他们也辛苦。”老人不好意思地说。

  集体建设不怕得罪人

  5月29日,小舟垟村门前山坟墓生态化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百余座私坟墓主信息的登记工作。对于坟墓,村民多少都有些忌讳,更何况动私坟还是一件得罪人的“苦差事”,谁愿意去做呢?就在此时,村里的两位平时就热心村集体建设的老人挺身而出,毅然接过了这个重担。(两位老人不愿透露姓名,我们以李大伯、李大叔相称)。

  说干就干。两位老人不畏酷暑的炎热,每天起早,带着柴刀、笔记本和镇里的工作人员一同上山,对墓主的信息进行排摸。门前山占地达500余亩,零散的私坟众多,信息登记的工作量极大,但是两位老人毫无怨言。他们一次次联系着墓主的亲人,偶尔遇到对生态墓改造不了解的人在电话里破口大骂时,他们仍旧耐心地向村民解释,用真心换来众人的理解。

  79岁的李大伯一名退休教师,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生态墓改造工作开展以来,他便记了厚厚一沓手抄稿。为校对清楚每一位墓主的生平情况,李大伯每天“宅”在办公室打电话、翻阅宗谱。女儿原本并不支持老人做这个别人眼里吃力不讨好的事,但看到父亲为记录墓主生平所付出的辛劳后又于心不忍,终究拗不过老人的坚持和倔强,只得尽可能的帮助他,让他不那么辛苦。

  72岁的李大叔在村里做了几十年的会计,对村里的情况门清,他成了一本活地图和活家谱,他配合着李大伯,让信息采集工作有了方向。有一天,老人正在山上登记信息时,却听其他村民说自己的家被“袭击”了。原来,一位墓主的女儿听说生态化改造要挖土迁棺,急忙从外地赶回与工作人员理论。见李大叔不在家,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干脆砸了他的家。后来经过调解,墓主的女儿对生态化改造工作表示了理解,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李大叔表示只要村里的项目能顺利推进,自己的一点损失不算什么,并未深究。

  信息登记工作完成后,施工队正式进场,就在挖掘机进场的那天,他们还是放不下心,怕墓的位置出错,两人便上山砍毛竹做成一人高的竹片,再写上信息,给每一座坟墓插竹片做标识,随后放置鹅卵石墓碑。

  90后驻村干部的坚守

  记者眼前的每个鹅卵石墓碑上都印着一个二维码,只要手机扫一扫,便能登录墓主的网上纪念馆,了解其音容笑貌和生平事迹,实现网上祭奠、文明祭祀。而这些网上信息,除了由两位李氏老人整理完成,背后还有一位年轻人的录入功劳。他就是小舟垟村的90后驻村干部缪纳维,上山信息登记有他、晚上加班校对信息有他、做思想工作有他……从端午开始他没有休息一天,在岗位上几度中暑。

  “祖祖辈辈都埋在这里,怎么能说改造就改造?”“没了坟墓,以后要怎么祭拜我们的亲人?”“殡葬习俗历来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有时候村民向他哭诉,自己也会因为情绪被感染而红了眼眶。但是收拾好心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和村民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

  缪纳维说,第一天跟老人上山的时候,自己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穿着短裤短袖就上去了,“没有想到山上的蚊子那么多,我被咬的浑身都是包。”提起这个,两位老人忍俊不禁,对缪纳维的评价是“工作非常积极”,哪怕顶着烈日,浑身被汗水湿透,缪纳维还是坚持每天上山,帮忙做信息登记工作。二维码的祭奠信息也是他负责录入上网的。谈起自己的辛勤付出,缪纳维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其实我主要就是做做辅助工作,主力军还是两位老人。”

  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些树,人却已经不是那些人。门前山139座私坟生态化改造后呈现出的唯美景象,也涌现出了一个个与这座山说不完的故事……

(作者:潘益风 王伊如)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