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小小杨桐树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发布时间:2017-11-09 22:36:10 编辑:周艺 字体:
核心提示:“眼下这片杨桐还在孵育期,我们还舍不得开始采摘,等3年后正式进入丰产期,年产值将超480万元。”11月9日,岩坦镇石阵村村委会主任潘岩东一边整理着手中的杨桐鲜枝,一边笑呵呵地说,杨桐种植业发展成了石阵村的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前景可期。

  “眼下这片杨桐还在孵育期,我们还舍不得开始采摘,等3年后正式进入丰产期,年产值将超480万元。”11月9日,岩坦镇石阵村村委会主任潘岩东一边整理着手中的杨桐鲜枝,一边笑呵呵地说,杨桐种植业发展成了石阵村的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前景可期。

  漫山遍野的野树叶能换钱

  石阵村地处四海山山脚,过去这里由于交通不便,大多年轻人走出了大山,仅剩部分老人留守在村里。但就是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小山村,却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靠着一枚枚野生杨桐叶,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

  记者在潘岩东的带领下,往村后山上行去,山路有些崎岖,但已经通车,林场里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杨桐树,野生杨桐高约3米,树叶绿色,长得郁郁葱葱。“不是随便哪片树叶都能卖的。”潘岩东指着记者留意的那片树叶说,叶长要25厘米至40厘米,树叶看起来还要清爽。说着,他便给记者当起了示范,用手抓住树枝根部,猛地往下一扯,每次扯下的树枝差不多长,每根树枝都有五六片叶子。树枝长度差不多,为接下来的加工提供方便。

  原来这种在山上寻常不过的杨桐,在日本人眼里被视为“神木”,人们将采摘下来的杨桐枝叶,扎成一束束佛手形状代替香烛。日本人觉得,用杨桐祭神可以驱灾辟邪,因此,不但祭祀活动中用杨桐“上供”,就是在生日和婚礼上,人们也会送个杨桐叶衬托的花篮,表示祝福。平常日子,日本家庭喜欢把杨桐叶插在花瓶里装饰,用量很大。十几年前开始,就有收购商定期到村里下订单,接到订单后,村里的老人、妇女就上山采摘,一天下来一个人能采个百来把(每把100枝),由于高山生长的杨桐叶比其他地方的色泽更鲜绿,形态更饱满,很受市场青睐,价格也一路涨到了0.04元一枝,这样一算,一天的纯收入能有300多元左右。而且,杨桐叶四季常青,除每年三至五月份为生长期外,其他时间都可以采摘。几年时间,村民陆续用摘树叶赚的钱盖起了小洋楼。

  建起了2400亩的杨桐基地

  村民看到了杨桐叶当中蕴含的利润,纷纷上山采摘,卖到收购商那里赚钱。由于采摘过度,一些杨桐几乎被采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连植被也遭到了破坏。2012年,石阵村村民在县林业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向村民集资80多万元,在山上圈起了2400亩林地作为杨桐培育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全村213户人家中有178户入股。

  两年时间,合作社以每株0.5元的价格买来一大批杨桐幼苗,再加上发动全村的劳力进行从林场范围的野生杨桐树苗为扦插苗,种植了六十万株杨桐树。如今走在游步道上,两侧都是这样一人高的杨桐树,村民告诉记者,虽然这些杨桐树已经可以采摘,但现在就摘的话会影响以后的产量,这些可是他们眼中的摇钱树。

  “经过精心培育管理,3年后就可以收割杨桐枝叶了。”潘岩东告诉记者,杨桐一般四至五年始产、十年丰产,目前基地暂时没有效益产出。不过等到杨桐枝条开剪以后,它就能成倍增加、快速生长,到时效益就体现出来了。

  林场里,高大挺拔的松树下,一棵棵杨桐沐浴着阳光、雨露,得到了庇护,又不影响生长。据了解,杨桐基地不采取全垦整地方式,避免水土流失,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并且,杨桐郁闭成林后,不但能提高山地植被覆盖率,还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进入丰产期预计年产值480万

  “有了基地后,村民等几年就能享受分红,大家都有了盼头!”潘岩东说,接下来他们还想搞加工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把杨桐叶卖给收购商是4元钱,而加工后,一把分为七束,每束1.6元至2元不等。进入丰产期后,以每株一年最少可采5束杨桐为例,整个基地300万束,产值最少有480万元。

  “其实加工起来很简单,只要挑选出适合的杨桐枝叶,把最长的一根放在最底下,稍短的放其上,依次叠放,束成‘宝塔’形状,再用皮筋扎住树枝,然后用剪刀把参差不齐的根部剪平就行了。”村民潘光德告诉记者,今年7月,绍兴的一家杨桐出口企业派了两个熟练工来到村里现场加工杨桐,经过一个月的教学,村民大致掌握了从选叶择枝、采摘到修剪、捆扎、定型、洒水、打包等一系列流程,有几个心灵手巧的村妇,扎得都快赶上工人了。为了增加杨桐的利用空间,石阵村用70万元建起了杨桐加工房和冷库,如今是万事俱备,只等杨桐丰产的东风了。

  另外,林场套种杨桐后,因为要定期清理杂草,几年时间里,野生覆盆子却蔓延开来。村民李世民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果断联系另外4户村民用5万元承包了基地里覆盆子2015—2017年的采摘权。“第一年卖了13万元、第二年16万元、今年有30万元,赚了。光今年,抛去成本,还剩下20万元的毛利。”正在巡山的李世民乐呵呵地说。据了解,石阵村基地内覆盆子未来6年的采摘权,已经以29.18万元的承包价承包给了村民,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记者 潘益风 实习记者 吴南杰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