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李海明】移风易俗要寻求最大公约“束”

发布时间:2017-07-31 22:07:17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一则号称史上最“严格”的丧葬新规定,近日走红网络并受到了广大网友和主流媒体的点赞和转发。这则由乐清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通告》其中规定:“丧事殡期原则不超过3天”,“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等总数不超过4个”,用餐不超过5桌,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

  一则号称史上最“严格”的丧葬新规定,近日走红网络并受到了广大网友和主流媒体的点赞和转发。这则由乐清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通告》其中规定:“丧事殡期原则不超过3天”,“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等总数不超过4个”,用餐不超过5桌,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光光出台这样一份新规就能改善原本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社会现状吗?其实不然,婚丧习俗要想从根本上扭转群众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就需要从定制度、树榜样、立新风三方面组成最大公约“束”,用蔚然成风的公序良俗刹住歪风旧俗,培育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由公序良俗和制度“软硬兼施”全面落实移风易俗。

  定制度,当表率——移风易俗的第一项公约“束”。制度就是制定有度。有了一定的衡量标准在那儿了,大家都会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己心中也会悬起一把戒尺,外界也对人们的行为有了约束和监督作用。历史给了我们一个较好的经验之谈。周初,姜太公与周公分制齐鲁两地。周公到鲁地之后,“变其礼,革其俗”,强推周礼,三年有成;而姜太公到齐地后,“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五月政成。周公叹曰:“太公治齐国,‘平易近人,人必归之’”,由此可见,移风易俗须定简便易行的制度,人心才会归之,用更加人性化的制度设定去匡正大操大办、炫富攀比、天价彩礼、封建迷信、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此外,党员干部要当表率,带头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婚丧,引导和倡议群众,号召与感化群众,让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意识厚植人心,主动去拥抱新风尚。

  树榜样,摒陋习——移风易俗的第二项公约“束”。运用正面、高尚的先进事迹去影响和宣传,让群众从内心中出发,认为移风易俗有其必要,支持移风易俗也觉得是在做一件反哺桑梓的好事。永嘉县沙头镇泰石村老人做寿不摆酒席、不分寿礼,无偿捐助村集体事业和民生事业,捐资达201000元,用于全村合作医疗保险专项资金,村集体张贴光荣榜用于表彰这些支持移风易俗的老人。周遭涌现了许多值得称赞的移风易俗好现象,无不说明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慢慢接受新的风气,改变旧的陋习。树立好的榜样,运用榜样的力量,把移风易俗,摒除陋习的理念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立新风,正能量——移风易俗的第三项公约“束”。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和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迎新娘入门,拜堂、掀盖头、向父母敬茶……”等婚礼习俗一场原汁原味的传统婚礼走进永嘉县大若岩镇大元下文化礼堂,深受群众欢迎。新人也开始喜欢在文化礼堂举办婚礼,以前是放在酒店里办,大家互相攀比,比阔气,讲排场,现在村文化礼堂漂亮适用,举办婚礼,既节俭又有创意。办这样的婚礼还能体现有传统文化民俗的内涵,效果一举多得,既减轻了群众的负担,纠正了群众的攀比心理、面子观念,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建立起文明、健康、向上的村风民俗,鼓励和引导群众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君子上行下效,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婚丧嫁娶从简已经蔚然成风,无论以定制度等“硬”约束来匡风正气,还是以树榜样、立新风的“软”约束来春风化人,移风易俗工作都要做到“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这样才能取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成效。同时,我们要继续做社会新风的引领者、文明传播的倡导者、勤俭节约的先行者、世风转变的实践者。让文明的因子活跃起来,让文明的土壤肥沃起来,让文明的风气浓郁起来。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