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人物   ->  正文
永嘉县名辨析及其他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07 14:57:38 作者: 字体:

  永嘉是千年古县,文化底蕴丰厚。但对县名“永嘉”二字应作如何解释,难说清楚。近些年有一种流行说法,说是“水长而美”的意思。这是望文生义,或者说是牵强附会,不确切的。

  “水长而美”的说法源于已故胡文连老先生。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县志办公室设在县人民大会堂(今县文化中心)楼上,有一次在办公室有人提出:“永嘉”二字是什么意思?胡先生略作思索说:是“水长而美”的意思。当时在场人未置可否,也有不敢苟同,但一时说不出理由。不知怎么,后来这句话传出去,在社会上流行开了。胡先生知识渊博,当时任县志办副主编,在社会上有很高声望。但对“永嘉”作“水长而美”的解释是不恰当的。

  首先,不符合历史事实。在历史上,“永嘉”二字最早用作皇帝年号:先是东汉冲帝刘炳年号(公元145),时间很短。次是西晋怀帝司马炽年号(307-313),只有7年时间。越10年,公元323年,即东晋太宁元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设永嘉郡,这是“永嘉”作为行政区域名之始,属扬州,统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郡治设在永宁县,永宁县治设在瓯江北岸贤宰乡。建郡时,初拟郡城设瓯江北岸,后因风水学家郭璞建议,乃徙于瓯江南岸,建城时适有白鹿衔花而过,以为吉祥,遂名白鹿城,即今温州市区。公元589年,即隋文帝开皇九年,永宁、安固、横阳、乐清四县合并称永嘉县,这是“永嘉”作为县名之始,县治设在处州(今丽水)。永嘉自晋明帝建郡以来,行政区划有大有小,变动频繁,同毗邻的括州(即处州,今丽水)、临海(今台州)时分时合,合则称郡,分则称县,而永嘉名称一直沿用。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合并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之始(中间曾一度名东嘉州),此后温州与永嘉郡又互易其名,直到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才固定下来,温州和永嘉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此看来,“永嘉”二字,先用于皇帝年号,再用于郡名和县名,县名取于郡名,郡名取于皇帝年号,是可以理解的。历史上,用皇帝年号作郡县名并不少见,如今天还能见到的永宁、泰宁、永安、永康、太康、太和、保定、景德、政和、建德、长兴、绍兴等市县名,原先都曾经是皇帝年号。因此,我以为“永嘉”的郡名和县名源于皇帝年号较为合适,永嘉郡名距皇帝年号时间很近。至于汉冲帝最初为什么取“永嘉”为年号,史书没有记载,无法知道。

  其次,不符合地域概念。当“永嘉”二字作为地域名称时,永嘉郡的地域广阔,东晋至隋朝时,永嘉郡地域相当于今天的温州、丽水及台州的大部分。唐朝时期相当于现在的温州地区各市县。上世纪50年代前,永嘉县还统温州市区的各直属区。直到1958年永嘉县治才从温州市区迁到上塘镇,从此才形成今天以楠溪流域为主体的永嘉新区域。由此看来,无论是永嘉郡或永嘉县老县境内,“水长而美”的江河有瓯江、飞云江、鳌江、椒江等,而决不是楠溪江,楠溪江只是瓯江下游一条支流而已。上面胡先生说的“水长而美”分明是指永嘉县现境内的楠溪江。楠溪江不可能作为永嘉郡或永嘉县的取名依据。

  再说说楠溪江。楠溪江是永嘉县现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有人解释说“因多楠木而得名”,我以为不妥,楠木是一种优质珍贵木材,多产于我国西南和南洋各国。早年没听说过楠溪有楠木,只是近几年林业部门在龙湾潭发现几株楠木。楠木有多种,其中有一种红楠,我县尚存两株(全县红楠数量未加核实——编者):一株在徐岙塘上村,有360多年树龄;另一株在花坦水岩村,有170多年树龄。2010年我县将红楠定为县树,将寒兰定为县花。红楠、寒兰都是名贵花木。从此红楠受到人们青睐,各地积极培育红楠。由于红楠娇贵,生长缓慢,人们很少见到红楠。既然很少见到楠木,说“因多楠木而得名”显然是牵强附会。

  楠溪,清光绪《永嘉县志》及其他古籍都写作“柟溪”或“枏溪”。上世纪60年代,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作异体字整理,将“柟”“枏”拼入“楠”字,原字废弃不用,从此“柟溪”或“枏溪”写作楠溪,于是有人望文生义,说楠溪“因多楠木而得名”了。其实,“柟”“枏”与“楠”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晋郭璞注曰:“柟,似杏,实酢”,说柟是一种酸梅。《说文解字注》:“枏,梅也”。《康熙字典》辰集木部对“枏”的解释更详细:“枏,那含切,音南,(说文)木名,梅也,(史记货殖传),江南出枏梓,(山海经) 勺之山其木多梓枏,……尔雅之梅,柟,乃似豫章者,古称楩楠。(集韵)(韵会)如占切。……(广韵)而琰切,或作柟,俗作楠,非。”由此可见,“柟”“枏”决不是楠木,而是梅中之一种,确切地说是一种酸梅。自古以来,楠溪两岸多梅花,宋代著名学者叶适写过很多楠溪梅花的诗,说明楠溪是因多梅花而得名,并非“因多楠木而得名”。

  上世纪80年代为申报风景名胜区,在“楠溪”后加一个“江”字而名楠溪江。楠溪上游两大支流大源、小源,名称很恰当,可是有些人好高鹜远,偏要杜撰一些新名称,将大源、小源改称为大楠溪、小楠溪,把初到永嘉县的人弄懵了,永嘉到底有多少条楠溪?

  地名,山川名,河流名,是一种历史文化,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必须认真保护,保持稳定,不可随意更改。“文革”期间出现乱改地名的邪风,将罗浮区改为劳武区,荆源乡改为东风乡,下寮乡改为上游乡,张溪乡改为建溪乡,黄屿村改为红旗村等,好在邪风已经过去,这些地名都已恢复。随意改地名,改得不好,胡诌乱套,有害文化传承,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张宗钦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