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岩头动态   ->  正文
岩头镇掀起小城镇综合整治高潮

发布时间:2017-05-19 17:27:25 编辑:郑万云 字体:

  岩头一直以来都是永嘉北部山区的大镇,随着近年来旅游知名度的提高,人流量持续增多,因此商贸活跃、集散性强。但与此同时,岩头镇城区一直以来脏乱差的状况没有得到相应好转,与旅游大镇的形象有很大差距。自今年4月份开始,岩头镇吹响战斗号角,以小城镇综合整治为契机,全力改善镇容镇貌,至今已有1个月了,岩头镇区发生了什么变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如何?市民对此又什么看法?带着这些问题,18日,记者走进岩头,实地了解整治成果。

  据了解,岩头镇驻地建成区共有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面积15.5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三纵六横”的框架,其中振兴街、金楠路、S223省道是岩头最为繁华的地块,镇幼儿园、镇小、镇中、永二中、永二医、农贸市场等民生项目和镇政府、部门站所都在此集中分布。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在这三条中心街道两侧,老旧民居赤膊墙、曾经违章搭建的房前屋后侵占工棚蓝屋顶都不见了;1个月前的“道路乱停、市场乱摆”等现象都被有机分布的停车场等重新规划了新秩序,最明显的感受是“街变美、路变畅”,城镇品质的提升着在眼前真真切切,而这一切从启动到完成却仅用了短短的20多天,这背后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流动摊贩管理完成95%左右,共212个,跨门经营管理完成率98%左右,约300家,振兴街、金楠路等路面接坡清理垃圾约57.5吨,死角垃圾清理共清运约380余吨,拆除广告牌包括立面广告灯箱124个,店招33个,处理“四无”整治点40处,违法建筑排查已超过80%;排查房屋总户数2.1万户,巡查危房87家,腾空撤离87家,拆除新建38户,完成镇域住房排查登记和C、D级危房治理改造共87处……短短时间内,岩头镇就晒出了这样一张“成绩单”。“整治过后,以前觉得‘脏乱差’的路面确实变得宽敞、整洁、美观了,真是立竿见影。”

  面对经过整治后清爽干净的路面街道,岩头镇的居民看到了周边环境发生的变化,逐渐开始打心眼儿里支持和参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但如此,周边环境的改善也为当地百姓带来环境效益,“以前丽水街入口摆满了小摊贩,地上都是他们随意丢弃的垃圾,严重影响游客对我们的印象,现在好了,秩序井然,游客的生意也更好做了。”金楠路的一商户说。

  每天三万步,用“脚步丈量法”推进城镇管理

  由县自4月份吹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号角以来,岩头镇以“人员到位、机制到位、宣传到位”为抓手,全面推开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岩头镇相关负责人周庆礼表示,“整治、提升卫生环境,主要得消除‘脏’的现象,攻克‘乱’的难题,防范‘差’的反弹。镇区主干道两侧占道经营、杂物随意堆放、车辆乱停等问题最优先解决,我们的干部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敢碰硬、动真格,把整治这几条街道环境卫生当作‘第一场硬仗’,从实处抓好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各类管理力量集中出动,着重抓好沿街店铺、环境卫生、流动摊贩和“四小车”管理四项重点,全面开展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燃气检查、三色预警等工作。”岩头综合执法中队的黄黄显荣笑着说,我们城管人员每天平均要走三万多步,早中晚不间断巡查镇区的路面,这是用“脚步丈量法”来推进工作开展,摸准问题所在,执法过程中更多的是“依法+柔性”,“劝离+限期”!

  同时,岩头镇成立5个专项工作组,制定行动方案,编制《岩头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研判等制度。镇主要领导每天都要亲自带队,沿街与经营户、小摊贩进行面对面宣传沟通,还充分利用“告知书”、电子屏幕、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发送宣传短信1万多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

  未到终点“整”字不停步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重点在“管理”,关键在“长效”,未到终点“整”字不停步。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有些居民还抱有“这只是一阵风式的管理,过段时间就不会这么严格了”的怀疑态度,虽然大家对环境整治后的新面貌颇为欣喜,但岩头镇容镇貌的长效管理能否持续改观,是一个拷问人心的话题。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李金星认为,小城镇是新一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不同于以往的城乡建设改造,在工作导向上带有‘因地制宜’、‘解决问题’、‘补全功能’、‘恢复秩序’、‘重塑特色’等特点。

  小城镇综合整治整治任务的复杂性、综合性、紧迫性要求对涉及城市管理的各部门都提出巨大挑战。他表示,从目前来看,随着城镇管理的跟进,岩头镇居民的公共行为也很自然、很主动地发生了秩序化的转变。今后,更要营造好“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共建美丽新岩头”的良好氛围,为此,该镇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组建了一支88人的城镇管理队伍,市场监督、卫生监督、环保、交警等部门站所全程协同管理,义工队、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凝聚起强有力的管理力量,让该项工作更加深入人心。记者 厉定武 陈胜豪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