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人物   ->  正文
“革命母亲”谷冬翠的笑容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12 14:18:52 作者: 字体:

  初见谷冬翠,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老人当时正在小儿子赵利国家中,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笑眯眯地看着溪水中游曳的鸭群。时光流转,岁月在她脸上刻上了深深的印记。

  谷冬翠是鹤盛镇镇谷庄村人,后嫁到东皋村,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党员、革命母亲,虽已92岁高龄,仍精神饱满,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随着老人的手轻触过一张张70年前的老照片,仿佛时空倒流,又回到了那个烽火岁月的年代。在初夏的楠溪江畔,这位鲐背老人重拾起一些难忘的记忆碎片,为我们讲述起那段红色岁月。

  机智勇敢,密送情报化险为夷

  谷冬翠永远忘不掉那些硝烟弥漫的岁月,太多的磨难占据了她的记忆,同时也在磨砺着她那颗勇敢的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永嘉和乐清交界的山褶皱里,有一座简单的木质阁楼,是当时浙南游击队和地下党重要联络点。阁楼里住着谷大妈和她的女儿谷冬翠,长期的革命斗争,使在这一带的地下党和游击队,对这座小阁楼产生了无限的感情,无论发生什么样的险情,只要一走近这里,心里就有一种踏实的安全感。

  回忆起当时被选中作为一名通讯员的经历,谷冬翠依然记忆犹新,深感自豪。受家中母亲、大哥、二哥的影响,1938年开始,年仅12岁的谷冬翠就当上了一名“小信差”。可能考虑到她年纪小,一开始只是帮哥哥们就近跑跑,送的都是炉山、岩坦、溪口、屿北等附近的村庄。待到她16岁,大哥谷定文扛枪从了军,机智勇敢的她毅然接过了通讯员的重担,冒着生命危险,在少女身份的掩护下,她走遍了永嘉、乐清等地的山山水水,传递情报,出色地完成任务。就这样,她就在一边默默地在阁楼里做饭、浆洗、放风,一边在跋山涉水和处处艰险的敌后战场里,及时地把党的指示传达到了每一位敌后的同志手中。

  有一年冬天,谷冬翠受命把一把手枪送往乐清泽基村的联络点,因为男人出行容易受国民党哨兵的盘查,往往妇女不被注意。为了完成使命,她将手枪缝在棉衣左手内衬,把卷成指头粗的信缝在右腿裤脚里,再用扁担挑上两篮子柿饼、豆腐、熟肉和爆米花,装作走亲戚的模样,这才出发。虽是寒冬腊月,挑着担子行走在山路上的谷冬翠还是很快就汗流浃背,在箬袅村,她受到了第一轮盘查,4个国民党士兵粗暴地把篮子里的食物抢夺一空,只留下一点爆米花,乘着他们大快朵颐的时候,谷冬翠赶快通过了关卡。不足两公里远,她又受到了第二轮盘查,看着她一幅受欺负小姑娘的样子,眼看捞不到什么油水,谷冬翠在国民党巡逻队骂骂咧咧的粗口中,被驱赶着过了这一关。终于把枪和信完完整整送到了指定地点。

  送信,做交通员,常常半夜被叫起来;为革命战友做饭,洗衣,望风,谷冬翠以她幼小的身躯,一心为革命,却毫无怨言。好几次,谷冬翠在送信途中差点被抓,都是在危机关头,将信吞到肚子里,才涉险过关。

  为革命,被卖了44银洋

  1944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围剿了中共乐清县委,把永嘉、乐清的交通封锁得水泄不通。一天夜里,乐清县委的老方带着两名地下工作者,到谷冬翠家的阁楼隐藏。当时家中没有余粮,为了给革命同志做顿饭,谷大妈嘱咐谷冬翠拿着剪刀,到自家麦田里,把先熟的麦穗剪了下来。两人连夜拉磨,做起了香喷喷的麦饼,送上阁楼给老方他们充饥。

  一天、两天、三天……原以为他们三五天就会走,殊不知风声甚紧,国民党的“清乡队”将谷庄周围严密的封锁了起来。母女两舍不得被视为亲人的革命同志去冒险,坚持将老方他们留了下来。

  一开始,谷冬翠在麦地里剪黄熟的麦穗,接着剪未成熟的麦穗,到最后,地里所有的麦穗被剪了个精光。

  粮食,到哪里去找粮食?面对任何情况都镇定自若的母女俩,在这一刻却毫无头绪。正值此时,东皋村的各金妈来给谷冬翠说亲,愿意出44块银洋做聘礼。一面是女儿的终身大事,一面是革命同志的温饱问题,最终,谷大妈的感情天平还是倾向了跟他们出生入死的战友。谷冬翠在得知消息后,坚决不嫁,“妈,我不嫁!你为什么要把卖到东皋去?”“翠,妈没办法啊,家里没粮了,总不能看着老方他们饿死吧!”

  这一刻,谷冬翠动摇了,最后咬咬牙,“妈,我去,我去就是。”说完就一头栽进了母亲的怀里。“孩子,委屈你了。”母女俩百感交集,相拥而泣。

  第二天,各金妈就带着银洋,把谷冬翠接到了东皋,她未曾谋面的夫家。谷大妈拿着女儿的“卖身钱”赶紧去买米,买菜,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送上楼。而老方他们在得知真相后,阁楼里一片寂静,这顿饭菜,谁也没有动筷子。

  作为现代人,我们很难理解当时的人们为信仰所做的牺牲。在谷冬翠的人生目标中,排列特别清晰,首先是革命者,战士,然后才是女人。就像她说的“只要为了党的需要可以舍弃一切”。

  于家庭,她倾注了满满的爱

  “母亲的一生,前20年给了革命,中间给了工作,晚年给了家人。”儿媳妇刘秀平说。

  事实上,谷冬翠的通讯生涯坚持到了21岁,1948年大儿子出生后,她转而主持东皋村的妇女工作。1949年,“浙南革命大会师”,永嘉、乐清各联络点的地下工作者都受邀参加,谷冬翠被婆婆以‘怕媳妇一走了之,儿子没了老婆’为由,把她藏了起来,谎称谷冬翠外出未归,错过了跟随大部队会师的时间。当记者问她是否有遗憾,她的回答是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太多太多,再有任何非分之想都是罪过,于是对于功名利禄格外淡泊。正如儿子赵利国说的:“在母亲的革命生涯中,她是一个钢铁的女人。但是她的内核实际上却很柔软、很善良、很纯净。”

  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年代,老人眼里闪着泪花。比起战争的残酷,战友情、亲情更加可贵。她不仅为革命作出了贡献,于家庭,她也满心热爱。她孝敬老人,疼爱后辈,这也深深影响着这个大家庭,儿女们相处和睦,大家庭其乐融融。

  谷冬翠有3个儿子4个女儿,如今已是四世同堂,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摆个5桌,特别热闹。老人这辈子除了参加革命,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培养7个孩子读书,都有高中及以上的学历。大儿子更是当时永嘉第一个考上温一中的学子,这在那年代是难以想象的。

  孩子们上学,家中就少了劳动力,光靠丈夫做木工和自己的工资,支撑孩子们上学捉襟见肘,唯有节俭。在晚辈的印象中,就是这样一位革命者,节俭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以前战争的年代,哪里能奢想过上这样富足、安稳的日子?如今这样的日子由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应该铭记历史:革命先辈用生命去浴血奋战,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与发展,我们更要加倍珍惜!”经历过苦难,她认为,吃什么都一样。除了督促孩子学习,她自己也不忘充电,从解放初期,抱着刚满月的二儿子去上塘参加半个月的培训学习,到去年“两学一做”系列学习,总能看到她积极的身影。

  勤快、爱干净是谷冬翠一直以来的习惯,直到现在,谷冬翠基本生活还能自理。儿女们要她搬出去和他们一起住,方便照顾,她拒绝了,“我还能动,也不需要人服侍。”每天早晨6点来钟,她就会起床,洗漱,烧饭,整理房间,与邻居拉家常,一天慢悠悠就过去了,到了晚上她会守在50寸的大电视前,看中央8台的战争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

  我们一行人离开时,老人脸上仍挂满笑容。对她来说,走过沧桑后,家庭和睦,儿孙孝顺,就是岁月静好。 潘益风/文陈胜豪/摄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