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乡土   ->  正文
80后米塑艺人的创新与传统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05 00:34:00 作者: 字体:

  米塑,在民间流传久远,是颇有地域特色的捏塑艺术,人物走兽,花果草木,形象逼真,独具神韵。因其取材于用粳米做成的馍糍而名曰米塑。

  在此之前,记者也曾多次接触过传统米塑艺人,他们大多已经是古稀之龄,掌握着娴熟的技巧,用长满老茧的手,经揉、捏、掐、刻,活灵活现制作出一个个传统的米塑作品。

  偶然的一次机会,记者在朋友圈里遇见了一位八零后的民间米塑艺人,除了传统的米塑作品外,还捏造出不少当下流行的卡通、动漫形象,俏皮可爱,吸人眼球。传统米塑的形象得到大胆创新,让记者顿生好感。于是本周,记者联系上了这位年轻的民间米塑艺人——李顺确。

  师从表舅,喜爱米塑

  在上塘桥汇路的家中,记者见到了李顺确本人。其皮肤黝黑,身形壮实,明亮的眸子中透着南方人的精明与干练。看上去有些粗犷的李顺确,你很难想象,他有一双如此灵巧的双手,能制作精细的米塑作品、可爱的漫画形象。

  经过客厅时,眼尖的记者就看到橱柜里摆满了米塑作品,有活灵活现的金鱼,栩栩如生的龙,金灿灿的枇杷,还有可爱的卡通形象。这些都是其平时闲暇时所作的米塑,更多的被亲友拿走。

  李顺确告诉记者,在他14岁时,就跟着他的表舅学习米塑技艺。“那时候,每到逢年过节,就看到表舅到村里给人做米塑,见他将米团掺以各种色素,一捏一揉,便做出了逼真的仙桃、金鱼等,觉得特别的漂亮,便萌生了做米塑的想法。”

  与此同时,正忧心米塑无法传承的表舅,也看中了李顺确的手巧、勤劳,两人很快就成了师徒,约定每周六、周日学习米塑。

  “表舅一家是米塑世家,当表舅公把这项工艺传给表舅后,因表舅的子女不愿学,而面临失传。”李顺确说,为了不让这门手艺失传,原本在单位上班的表舅,约长达两年的时间每周雷打不动地教学。

  “当时,我们从早上九点一直学习到下午四点,一直不断地重复捏、揉米团,从简单的水果、到花鸟、再到飞禽走兽。”李顺确说,那时候,每周的休息时间都被占了,自己也特别想要出去玩。

  “表舅在教法比较传统,也很细致,为了让捏出来的米塑作品没有裂痕,往往周末那两天的时间,都是自己不断重复练习某一个物体的某部分。比如一个人物的帽子,从大到小地练习,直至完美。”李顺确说,“米塑还要配以各种颜色,在调色上是我学习中遇到最大难题。师傅只是领你进门,告诉你一个作品需要什么样的颜色配色,但是具体是多少的比例,往往需要自己通过摸索。”

  米塑以造型逼真生动,工艺细腻精致,寓意吉祥美好,多用于寿庆、婚嫁、筵席、礼佛等场合。

  李顺确跟着表舅学习了两年后,正式出师。表舅开始带着他到附近村落做米塑。“那时候,别人一句这小孩手真巧,就让我收获了不少满足感。”

  随后,李顺确与表舅一直会受到亲友的邀请,给人制作传统米塑,也曾和表舅一起经营米塑店面。那时候米塑店面,只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才开店,接单。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聊天中,记者才发现李顺确曾做过很多的行业,不仅是一位传承米塑工艺的民间艺人,还是从事建筑行业的老板,曾修理过摩托车,做过一段时间的厨师。米塑作为一项传统工艺被传承,但是难以此维持生活。在学会米塑后,李顺确便学习了与之毫不相干的摩托车技术,后又从事建筑行业。

  然而由于米塑作品无法久存等问题,李顺确除了平时练习做米塑外,只有在过年那段时间,配合民俗活动,帮朋友、亲戚、邻里才会制作。

  一次偶然机会,李顺确观看温州“拦街福”的民俗活动时,发现那些米塑颜色特别鲜艳,特别完整。而更让他震惊的是,米塑制作者的一句话,“我做的米塑,可以一个月不腐烂,不裂开。”对此,李顺确在吃惊之时,也开始研究起了米塑防腐、防裂的技术。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李顺确开始到各地寻找米塑的防腐秘方。“第一次去的是湖南,去了几家做米塑的店内咨询,才发现当地做米塑的方法与温州有所区别,于是他决心凭一己之力研究起适合温州米塑永久保存的方法。”

  “当时想着可以去了解各地防裂、防腐的方法,再利用其原理,使用到温州米塑上。”李顺确利用自己工作之余,到东北了解面粉防腐技术,东北的面粉可以存放一年不会腐烂,后又到宁夏学习甘油的原理,然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实验,李顺确花费了四、五年时间,一直在尝试,在捏塑时加入一定比例的配料,使作品保存的时间不断延长,直到成功实现米塑存放长久的方法。“我的米塑作品,只要不碰水,一般情况下是能得以长时间保存。”

  除此之外,李顺确开始创新米塑作品。他说,在表舅极其上一代,因为时代受限,米塑题材主要是寿桃和一些古代戏曲人物,用在寿庆、嫁娶,而他则认为过于单一的造型,会让人们对米塑失去兴趣,这门手艺少了它独有的魅力。

  最初开始尝试塑造的新形象,便是李顺确小时候最喜欢的动漫形象,如黑猫警长、葫芦娃等,早已掌握纯属技巧的他,一捏一个像,但在细微之处,如人物的五官、衣褶等等,则用骨制的形状不一的小刀具雕镂、装点,或者直接描绘上去。其舅公也从“最开始教你做的还没学会,就开始做别的”到“你的技术早已是胜于我”变得认可他的实力。

  除此之外,李顺确还把米塑的用途进行扩展,将米塑融入厨师摆盘的技艺,频频出现在酒席上。“只要你给我米团和合适的工具,我就能做出几样创意无限的盘饰来。”

  还原米塑版古老楠溪江文化

  米塑在经历过鼎盛时期,随着时代的变化,渐渐少有人问津。如何珍惜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仍旧迫切。

  如今,李顺确还是一位米塑老师,正用自己的方式把米塑推广给孩子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古老的传统。从2014年起,其受邀永嘉县外国语实验小学、崇德中学等学校山水拓展课程米塑课指导老师,还曾到巽宅、碧莲、张溪等学校,给学生上米塑体验课。

  对于米塑,李顺确还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从事不少职业,但是米塑他从未放下过。在他看来,米塑作为民间传统工艺,必须要学会保护和传承,并加以发扬。他自己的两个孩子,也在其熏陶下,都会简单地制作米塑。

  李顺确说,如今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更多的认可,而这一前提是制作出有意义的米塑作品,并能长期保存。

  眼下,他还在构思关于楠溪传统的米塑作品,如塑造出一个完整的古老的楠溪江建筑,有花窗、门台、水井、庭院等。李顺确说,这个想法从去年产生,他还进行了实地考察,走了不少楠溪古道,访问不少当地老人。“旧时楠溪江古老的建筑、民俗文化,逐渐在人们视野中消失,我希望能用米塑的方式把它得以保存下来。”记者  胡艺罗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