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大若岩动态   ->  正文
大元下村:党建助力文化样板村打造

发布时间:2016-04-21 00:25:00 编辑:周艺 字体:
核心提示:在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的大若岩镇大元下村,村党支部以文化样板村打造为目标激发党员的创业干事激情,依托红色文化、长寿之乡品牌做起文章,创建了居家养老中心、党内红色关爱基金等党建工作载体,深入持续开展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深入人心,使该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在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的大若岩镇大元下村,村党支部以文化样板村打造为目标激发党员的创业干事激情,依托红色文化、长寿之乡品牌做起文章,创建了居家养老中心、党内红色关爱基金等党建工作载体,深入持续开展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深入人心,使该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样板村建设激发干事激情

  柳色青青碧水长,欢歌热舞闹广场。日前,当记者来到大元下村文化礼堂前时,看到了一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相映成趣的动人画面。这里的文化广场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来此跳舞、健身的村民从中找到了更多的生活乐趣。令人诧异的是,这样一个偌大的文化广场(包含百姓舞台、门球场、灯光篮球场、文化长廊、电影放映点等功能设施)及村文化礼堂提升工程仅仅历时五个月就建设完成了。这些靓丽的工程项目凝结了大元下村党员干部的汗水和激情。

  众所周知,在村工程项目建设中最难啃的骨头莫过于政策处理工作。特别是其中的工程项目还涉及到另外一个村,其中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大元下村在五黄线大元下支线改造中就遇到这一难题,其中的政策处理涉及到水云村的30多户村民,一方面是政策处理难度大,另一方面是紧迫的工期任务,大元下村领导班子的战斗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面对困难,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并没有退缩,而是以敢于担当的精神直面挑战。党支部根据党员和村民的关系密切程度进行任务分工,每个党员分头联系挂钩的村户,逐一攻克。对于棘手的问题,再由村两委集体讨论,共同突破。

  据党员干部陈久敢回忆,在涉及文化广场的征地工作中,他们遇到了态度非常强硬的一户村民。该村民认为自家的一亩土地位置好、收成好,不同意征用补偿。为了做通该村民的思想工作,陈久敢和其他党员干部前前后后到其家中走访动员了十余次,中途还邀请这对村民夫妇到村里参与两委会议,使其充分了解村里的项目建设任务。最后,该村民提出了土地置换的要求,结果村党员干部陈宋汪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半亩土地换给了该村民,再加上村里对另外半亩土地的对价补偿,最终对方满意地签下了土地征用协议。

  2015年9月,大元下村文化礼堂改造提升、文化广场建设等一系列工程顺利竣工。利用文化礼堂和文化广场等平台,该村的文化事业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除了开展日常的文体活动外,村文化礼堂还吸引了众多社会团体前来开展活动,如县流行音乐协会的文艺下乡活动、温州医科大学新青年下乡活动、县博文学会的“快闪”文艺活动等,不仅为村民们送来丰富精彩的文娱节目、知识讲座,还在全村开展义务保洁环卫活动,助力该村美丽乡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从新的文化礼堂落成以来,该村已承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近二十场,村里也因此收获了“市级生态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省级旅游强村”等一系列荣誉。

  居家养老中心传承孝文化

  大元下村是我县百岁老人最多的行政村,现存百岁老人2名,(原3名,今年年初辞世一名),80岁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比例超过3%,是个不折不扣的长寿之村。探寻该村的长寿基因,除却宜居的生态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该村和谐的民风和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为切实保护好该村的长寿品牌,村党支部以居家养老中心为载体,切实服务好村里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长寿老人,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使村里形成了敬老爱老的新风尚。

  对103岁的红军遗孀汤老太太来说,居家养老中心让她找到了家的感觉。这里的伙食很合老人的口味,每顿一荤两素一汤的搭配也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饮食健康。考虑到老人的饮食卫生,居家养老中心还给每位老人配备了专用的餐具,并加以编号。汤老太太清楚地记得自己的餐盒是28号。她说,这里的饭菜烧得很好,工作人员也很热心,而且和老人们一起说说笑笑,心情会很好。

  据了解,大元下村居家养老中心从去年四月正式投入运行,其主要内容就是提供村里70岁以上老人就餐。刚开始,村民们对这一新生事物并不看好,担心居家养老中心只是挂个牌子,不能真正服务好老人。然而,随着居家养老中心的持续运作,来这里的老人都对中心的服务表示认可,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老人加入其中,目前该村50多名老人都来这里就餐。一些老人的儿女们告诉记者,对于子女而言,居家养老中心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放心地在外打拼。

  党员带头示范,村民积极响应,大元下村尊老敬老的氛围日益浓厚。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由党员陈爱莲作为负责人,该村成立了一支由30多位村民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除了照顾老人们的一日两餐,还定期上门走访,给老人们送去生活用品、粮油等副食品,陈爱莲本人更是长期坚持将饭菜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受到母亲的熏陶,陈爱莲的女儿陈飞霞也加入了关爱老人的公益队伍,为居家养老中心送上1500斤大米,村民陈定武还发动其友人为居家养老中心捐献4000元。

  党员扶贫助困传承红色文化

  大元下村有着鲜明的红色文化,这里的黄山自然村全村28户村民中就有26户34人曾参加红军,投身革命,红色遗迹四处可见,被市县媒体誉为“红军村”。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大元下村建成了红军村展示馆和红色长廊,展示先烈事迹,激发党员干部的爱乡爱国之情。

  为了传承祖辈们的红色精神,大元下村的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扶贫助困行动,不断密切党群关系,一度走在全镇前列。2009年,大元下村党员自筹2万多元率全镇之先成立党内红色关爱基金,用于困难党员和群众的帮扶救助。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工作制度,党员干部定期走访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心头所急。 

  正是有了党员干部的帮助,邵荣生一家才有了生的希望。今年60岁的邵荣生单眼失明,被诊断为三等残疾,其爱人瘫痪在床20多年,一级残疾,家中还有一位年逾100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以骑人力三轮车维持全家生计的日子让邵荣生不堪重负。2015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安排下,邵荣生成了村里的一名环卫工人,每月工资近2000元,考虑他的特殊情况,村里还破例让他去居家养老中心就餐。此外,其爱人挂钩联系的党员陈金南、其母亲的联系党员潘久信也对这个家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关爱,隔三差五到家中了解情况,并送来大大小小的各类物品。邵荣生说,村里的党员干部帮了他们家大忙,他感觉自己现在的日子过得踏实多了,心里安定多了。记者  黄琴琴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