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乡土   ->  正文
镜头下的各类灯舞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2-25 20:39:16 作者: 字体:
 
 

  近几年,各地的舞龙灯活动依然热闹,但是随着老一辈舞龙灯者的逝去或年老,这一传统民俗已显露传承危机的迹象。每到正月期间,摄影人谢文东——

  扛着相机追逐各类灯舞

  正月期间,在我县等地都流行龙灯舞、鱼灯舞、马灯舞等。各样的龙灯在空中闹腾,场面热闹非凡,周边各村的群众也都会纷至沓来一睹舞龙灯的热闹场面。摄影者谢文东已经追随了几十年,用镜头记录我县龙灯舞、马灯舞、鱼灯舞、首饰龙灯的情况。即便没有去现场体验,从镜头中也能感受到精彩又热闹的画面。而不同种类的背后,亦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背景跟要求

  据《品读楠溪·非遗卷》介绍,龙灯在永嘉也称龙船,舞龙灯也称划龙船。舞龙船的历史悠久,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就有记载,为过春节祈祷风调雨顺的传统习俗,从正月初三舞到正月十五。龙船出发时,鞭炮齐鸣,鼓乐齐奏,长达数百米的龙船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顿时,围观的群众将道路挤得水泄不通,所到之处,礼花齐放,热闹非凡。而舞龙灯者大多都是代代相传,过去是以房族、姓氏、旧时的生产队等方式来确定人员,并将他们分成组,抽签决定先后次序。各个村落的龙灯造型和名称都有些差别,而舞龙灯文化也有些差异。永嘉最为盛行的龙灯为板凳龙。

 

  首饰龙灯,以观赏性为主,都出自历代手工艺人之手,制作精巧,具地方特色。《永嘉民俗》记载,永嘉在明代已有此灯。首饰龙灯是一只大龙船的结构。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分5到7层,每层贴着五彩缤纷的细纹刻纸,龙腹内点起灯时,灯光映照得四周的刻纸琳琅满目,瑰丽多姿。在各层长廊和亭阁中,有近300个绸塑人物,组成了80多出戏曲,内容取材于传统剧目或民间故事。在龙灯上,有齿轮传动装置,下面有摇手,转动时人物会活动起来,各自表演不同的动作,妙趣横生,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马灯舞,亦叫“竹马灯”,大都由10岁到13岁的男孩组成。每人胸前有一纸扎马头,下挂着一个小铃,背后有一纸扎马屁股与马尾,用带系在身上,跑起来能上下左右摆动,马铃叮当作响,手中拿着一根小竹竿当马鞭。表演时孩子们边跑边唱,加上舞蹈动作,走成“三角”、“连环”、“方胜”等各种队形,乐队齐奏,曲调婉转动人。溪下马灯舞已入浙江省非遗名录。

 

  去年正月,一场被遗忘了近40年的鹤盛镇“大矼村鱼灯节”民俗活动,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今年大矼村又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鱼灯节。“鱼灯”是鹤盛镇大矼村独具地方特色的灯舞种类,它历史悠久,做工精巧,观赏性强。据了解,大矼村渔灯节是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出来的一个专属渔民的节日。以前每年正月十三或十四后,渔民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发地从各自家里抬着祭品,打着彩旗,一路放着鞭炮,举行的一种祭祀海神的活动。大矼是永嘉目前唯一会舞鱼灯的村子。

 

  在拍摄我县各地的龙灯、马灯情况时,谢文东为每次拍摄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包括人力、物力,但他说这是他作为摄影人的责任,要把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习俗用镜头记录下来。近几年,各地的舞龙灯活动依然热闹,但是传承的不多,随着老一辈舞龙灯者的逝去或年老,年轻人会的不多。今年在桥下他就看到某村雇佣外地人来表演龙灯,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记者  柳苗苗/文  谢文东\摄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