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战老兵胡久显:全县第一个初中生抗日志愿兵

发布时间:2015-06-19 08:08:18 编辑:周艺 字体:
核心提示:“虽然过去70年了,但当年战场上的情景,我还是记得清清楚楚。”今年90岁,家住沙头镇豫章村抗战老兵胡久显说。

  “虽然过去70年了,但当年战场上的情景,我还是记得清清楚楚。”今年90岁,家住沙头镇豫章村抗战老兵胡久显说。

  当记者致电联系时,很惊讶接电话的就是胡久显本人。他说:“我是全县最年轻的抗战老兵,县里抗战老兵的平均年龄是93岁,我还只有90岁呢。”能这么幽默,想必老人也一定很健康。果不其然,当记者见到他时,老人身体硬朗,装扮干净,一头还算浓密的头发往后梳,看起来不像90高龄。听说记者采访了解当年的抗战故事,老人更是来了精神,将他从军的经历娓娓道来。

  时年17岁的他代兄参军

  “我是县里第一个初中生抗日志愿兵呢!”一坐下,老人就自豪地向记者表示。

  “当时大哥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他当兵了家里干活的顶梁柱就没有了。” 1943年,还在济时中学读二年级的胡久显,听说家里的大哥被抽去当壮丁,自己便主动提出“代兄参军”。

  “不怕死!看到日本人侵略中国,很想为国效力,驱除鞑虏。”胡久显称,当时济时中学的教导主任王亦文在学校开展了“教育救国论”课程,在王亦文的启发下,他内心深受感动、鼓舞,因此看到有报效祖国的机会,他立即响应了。

  17岁的胡久显成为县里第一个初中生抗日志愿兵。在参军的那天,受到了热烈欢迎及高规格待遇。“当时由保长送起,期间同学们还送我到九丈埠坐船,还有同学给我送来了饼干。学校的陈修仁先生特地一同送到沙头。沙头区区长王祖荫亲率全体区干部列队迎接,沿途放火炮或鞭炮。区里摆了一桌酒席,还有肉。饭后,全体区干部送到响山码道乘轮船,到了温州新兵招待所。”

  印象最深是去福建领棉衣

  由于王祖荫的介绍,胡久显考入了永乐师管区模范队,成为其中一名学员(上等兵)。胡久显说:“该队薪水比其他队要高些,每天吃两顿饭,早上一次,下午一次,共1.5斤米饭。穿的服装也好,平时除了训练枪法、步伐等繁忙的军事技术,还要上政治课。部队先驻宁波会馆,后驻护国寺。”

  虽然没有到前方打仗,胡久显称这支队伍同样也是在保护温州。曾经的温州一中还请他们去教军姿。当他们的队伍一路跑过去时,群众们都连连叫好。

  而在当兵时期,胡久显称自己还是做了一些事的,那就是温州的府城隍有越剧表演,胡久显就执勤了两个月。1943年,日本入侵温州时,胡久显同战友护送“正报社”到瑞安大京。同年下半年,胡久显同战友到福建建阳领棉衣。“我们徒步走了15天,身上背着背包,每人配发了一杆枪,戴着直径有1米宽的箬笠。到了建阳,领取棉衣后坐船回来。”

  1944年春,胡久显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继续来到济时中学读书。1945年从济时中学毕业。

  惊心动魄的剿匪活动

  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时期。胡久显一同村人在岩坦溪口当人武部部长,遂推荐他一起参与土改、剿匪活动。

  胡久显告诉记者,虽然在抗日的时候没有参加过真正意义的战争,但在人武部时剿匪的活动却是惊心动魄的。“我们去找土匪想剿灭他们,土匪当然也不会放过我们。因此一个地方只能过夜一次,第二天就要转移场所。”胡久显还向记者讲述了当时他们的指导员康杰与土匪发生枪战的事情。

  “康杰从岩头往芙蓉村走时,遇到了土匪的埋伏。枪声响起后他扑倒假装中枪躺在了地上,却在怀里偷偷掏手枪。哪知,因为衣物太厚,影响了掏枪的进程。等拿出枪时,土匪已上前,正拿着枪对他进行第二次的开枪。说时迟那时快,康杰手中‘啪’的一声,朝着土匪的胸部打去。却传来土匪的笑声,原来时间太紧急,枪还没有上膛。这时,康杰只有赶快跑,最终被土匪打中了腿部。”

  1952年,剿匪结束,胡久显从人武部退伍后,又参与到村里的土改。胡久显称,当时的农民得知自己有分到田地的时候,大家都不敢相信。直到村里给他们发放了土地证,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真正有田了。

  父亲是红军战士曾参加北伐

  胡久显的父亲胡学康还参加过北伐战争,后来又成为一名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战士。“1926年,当我出生不久,父亲就离家参加北伐军,跟随孙中山先生、蒋介石一起讨伐袁世凯。记得父亲亲口对我说,当时孙先生身体就不太好,演讲时经常咳嗽。蒋介石当排长起,作战很勇敢,职位步步高升。”

  北伐失败后,胡学康又回到了村里,加入了红十三军成为一名战士。在解放初期时因病去世。在胡久显的印象中,父亲人矮小,对子女要求严格,态度严肃,全家人都敬重他。“记得小时候一次吃晚饭,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哭,父亲就拿烟筒打在我背上,后肿起来有鸡蛋大小。又一次,去白泉读书,我不去读,被父亲赶到后山上。我想我能读到初中毕业,全靠父亲的严格教育。”

  “有一次坐船到下山,船中有一人拿着铁烟筒,说自己的本领如何大。当听到船老大说,有贼船时,那人就躲进舱内。父亲拿一条扁担站船头,贼船不敢近,全船平安,人们用敬畏的眼光看我父亲。”

  在胡久显的眼中,父亲仅初小毕业,字写得不错,心灵手巧,见样就会。会写一般书信,诉状,田契,会做衣服,会扎伞、会象棋。拉琴吹笛,略知拳棒等等。

  一生最痛恨日本侵略者

  时间再回到1945年,从济时中学毕业后。

  1946年胡久显在霞川教初小。

  1947年任教岭头小学

  1948年担任豫章小学教导主任

  1949年……

  很难想象这一连串的数字从一个90岁老人的口中脱口而出。胡久显称:“当时当教师的工资是用稻谷代替的,由村里统一发放。教师一个月100斤,校长则有110斤。”1950年以后,胡久显去过县里助征,参加过人武部的剿匪运动。1952年又重新当教师,之后又到了四海山林场工作。也就是那时候,1961年,胡久显因故退职回家。后来被村里返聘为代课老师,直到70岁退休。90年代,胡久显还到瓯北为一些企业做出纳,直到近80高龄了才回家休息。

  前几年开始,胡久显开始写回忆录,记录他年轻时发生的故事,包括退休后在村里老人协会的事情。老人开玩笑称,自己一生当过三个长,班长、校长、老人协会会长。目前这本回忆录还在继续着,老人说记录到自己不能写为止。

  如今胡久显依然住在老屋里,与妻子同伴。育有八个子女。老人说话时,身体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但一提到日本人,老人就会激动起来,讲话的声音也明显提高,双手会随着身子飞舞。让我们能感受这一辈抗战老兵深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当时侵略者的痛恨。 记者   柳苗苗/文   陈胜豪/摄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