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人物   ->  正文
纪念浙南党团组织的创始人谢文锦烈士诞辰120周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7-03 17:14:57 作者: 字体:

  

  今年,是谢文锦烈士诞辰120周年。在“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市县新四军历史研究的代表,谢文锦烈士的亲属代表、岩坦镇和潘坑村的代表等齐聚一堂,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浙南党团组织创始人、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革命烈士谢文锦同志诞辰120周年。

  为革命牺牲

  1894年,谢文锦(原名用绣),出生于岩坦镇潘坑村一个农民家庭。1911年,谢文锦考入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第一中学)。后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7年毕业回乡后,他节衣缩食,筹措办学经费,创建了岩头高小(现为岩头中心小学)。他聘请进步教师,选用内容健康、进步的课本,在校内宣传革命道理,热心培养人才。

   五四运动期间,谢文锦来到了上海,并在《新青年》杂志社任职。1920年8月,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受党指派,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学习。1922年12月7日,在该校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冬,谢文锦担任了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军事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翻译,随同鲍一起到广州,并任中共中央秘书。时值孙中山决定实行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谢文锦积极参与了国共合作的工作。

  

  1924年秋,谢文锦重返阔别了五年的故乡。他奉党中央之命,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团员,在当地筹建党组织。他在永嘉城区(现温州市区)和楠溪,采用探亲访友、开座谈会、大会演讲等各种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阐明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并挥笔写下了“欲安天下苍生,端赖同志齐心,依照马列主义发动群众斗争,打倒列强军阀,好教宇宙重生”的革命誓言(原稿存于蓬溪村房族家中)。他先后发展了郑侧尘等三十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创建了浙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

  谢文锦不倦地钻研和介绍马列主义理论。1925年4月《新青年》纪念列宁专号上,登载了他撰写的《列宁与农民》,此文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扬,被选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它是我党早期系统地介绍列宁论述农民问题的重要文章,对推进工农联盟、深入农村土地革命起了良好的作用。

  1925年5月,谢文锦任上海总工会总务科副主任。“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和刘少奇、汪寿华等一起发动和组织工人进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同年9月,他被选为上海总工会中共党团成员之一,次年4月,担任中共上海区委委员;1926年7月,调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

  1927年4月10日上午9时,谢文锦等在南京大纱帽巷十号召开了地委紧急扩大会议。深夜二时会议还在进行中,国民党公安局侦缉队突然包围了会场,谢文锦等十人不幸被捕。三天后,被秘密杀害,年仅33岁。

  

谢文锦书法

  历史不会忘记他,家乡人民不会忘记他

  虽然年仅33岁就牺牲了,但正如温州大学教授张小燕所说的,谢文锦的生命没有长度有厚度,没有宽度有力度。谢文锦烈士的孙女,谢晓芬告诉记者:“他本可以孝敬父母,儿女满堂,安稳地过着教书育人的生活。但为了天下人的福祉,他已顾不上那个小家了。”那一代的共产党人何尝不都是这样呢?他们心中满满地装着崇高的理想信念、装着国家的独立富强,唯独没有自己和家人。

  “当他再次离开故乡,谁能料到,那竟是与家乡的永别。他再也回不了那青山秀水的故乡,那爱他等他的家。从此天人相隔,而亲人的思念却没有尽头。”

  但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更不会忘记。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向荣告诉记者,从我县对谢文锦烈士的认识和研究经历的几个不同阶段,说明党和人民从来没有忘记他。“1956年谢文锦烈士被追认为烈士。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突破,说明对谢文锦的认识从不正确,转变到了一个正确方向上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县党史研究室(当时称党史办)征集整理出了《为人师表一一谢文锦烈士传》,对谢文锦的事迹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并充分肯定了谢文锦在党史中的地位。后来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温州历史》、《中国共产党永嘉历史》等党的正史都进一步肯定了谢文锦的历史功勋。把他定位为浙南党团组织的创始人。”

  谢文锦在党史上的地位认可之后,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谢文锦烈士的纪念宣传力度,1992年,县委县政府在潘坑村建造了谢文锦烈士纪念碑。截止到目前,谢文锦烈士的革命事迹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温州江心寺革命烈士纪念馆和永嘉革命历史纪念馆都有陈列展出,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门前广场上还有谢文锦的铜像。今年刚建好的县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还将展出谢文锦烈士的有关资料。

  家乡的人们在各种场合,经常举行纪念活动,祭奠心中的英雄。

  多方支持谢文锦故乡、故居的建设

  

谢文锦故居

  1992年,谢文锦烈士纪念碑在潘坑村建成,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纪念碑高5.5米、宽1.05米,碑体正面是张爱萍上将题写的“谢文锦烈士永垂不朽”,下方刻有烈士生平简介。碑座长1.6米、宽1.4米,围以青石栏杆,碑座四周广场可容纳百余人。

  谢文锦烈士的故居在潘坑村,是一座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屋7间,轩屋6间。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潘坑村的党员召开了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座谈会。会议决定将正屋的边间2间恢复为谢文锦烈士故居,并发动村民和老干部,把谢文锦生前用过的生活用品无偿归还。村民还到浙江、上海、南京等地寻找、复印有关谢文锦的资料。另外村民还自发集资70万元,建造谢文锦公园,并欲建造谢文锦烈士纪念馆。记者也从岩坦镇获悉,2013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潘坑村的谢文锦烈士故居进行了全面修复,总投资170多万元,现已基本完成修缮工作。此外,谢文锦烈士纪念碑因年久存在安全问题,也将对此进行修缮并扩建。

  潘坑村党支部书记陈九安告诉记者,谢文锦烈士纪念碑于1991年12月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永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谢文锦烈士故居、纪念碑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接下来想把谢文锦烈士纪念碑申请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锦公园、谢文锦纪念馆造好后,把潘坑村打造成红色旅游基地。”但因为资金的问题,潘坑村文锦公园的建设正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状态。

  岩坦镇党委书记郑建南称,为了宣传好革命精神,把潘坑村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他们在做好以上修缮工作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人才、用地指标、环境整治等诸多问题,可谓任重道远。

  但值得肯定的是,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都很重视谢文锦烈士故乡的工作。县委宣传部、县党史研究室、岩坦镇、旅游功能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等相关部门等立足自身职能对谢文锦的故乡、故居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今年,党史研究室已启动《谢文锦烈士纪念文集》一书的编写整理工作。另外省市委党史研究室都对谢文锦故居等党史胜迹建设十分关心支持,拨款50万元。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把潘坑村作为自己的挂钩联系点。记者 柳苗苗文 照片由党史研究室汤开銮提供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