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乡土   ->  正文
百年郑宅大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15 21:28:23 作者: 字体:

  最近,被微信朋友圈中一座古宅的照片所吸引,于是便促成了此次探访的机缘。这座始建于清初的郑宅大院(俗称三进屋),位于桥头镇坦头村。大院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沧桑风雨,但仍然傲立于此,向人们昭示着昨日的辉煌和兴盛,向人们述说着坦头村先人的聪明和才智。

  始建于嘉庆乙丑年,距今330年

  穿过小巷,古宅就隐身于此,很难想像在现代楼房的包围中,还矗立着一座百年古宅。古宅的第十六代传人,80岁的郑佑富老人已在古宅的门台口等候。他告诉记者,这个门台就是原先正门台,从此入。几经变化,如今大都从门台外的小路经过。古宅大院,前后两座,称前三进,后三进。清同治二年(1863)四月,太平军白承恩部进驻郑宅大院,并要火烧古宅。“他们用油把篾席浇起来烧,地面的石板都烧裂了,可是柱子等还是没烧着,他们就害怕了。太平军首领就在墙上题联:劝人诸恶皆莫作,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过却在一百多年以后,即1992年8月7日的一场大火把前三进屋烧得只剩下墙垣。固此,现在提到的郑家古宅,指的是后三进屋。

  走近后三进屋,迎面而来的牌匾、窗花、宅门、飞檐、瓦当、石柱……古朴细致,虽年代久远风尘掩华,却透出一股岁月的沧桑。而随着郑佑富介绍,我们又好像穿过历史回到了郑家祖上创业的岁月:古宅的郑太祖因避倭寇从乐清逃难于此。太祖的三个儿子都是当官的,一个在江西当知县,一个是在丽水一带当官。还有一个儿子官位最高,在福建当类似于现在财政厅厅长。也就是在福建当官的儿子建造了后三进屋。“嘉庆乙丑年开始建造,如今已有330年,历时6年完成,做工的师傅都带出2、3代的徒弟。后三进屋占地25亩,有36间上间,36个天井。此外还有花园、会客厅、书房、丫鬟、长工住的房子,连守门的都给他两间房,光从这些就可看出家底的丰厚,郑氏祖宗在江北一带还有1000亩良田。而前三进屋是后造的,布局、规模都比后三进屋简单。”

  老人一边向记者介绍历史,一边带记者参观,只见房屋布局精巧,均用坚韧杉木、栎木、楝木筑造,白墙黑瓦,立柱飞檐。其门为月形,楼、厢、台阁,雕画精工细琢,颇具江南庭院的特色和传统的民族风格。而从精美的雕砖图案,人们可以想像郑家祖宗鼎盛时期的繁华和富贵。最具特色的是屋基底置暗渠引流,屋四周筑水渠。“每个房间的门口都有水塘,养鱼,或是出去就可洗菜、洗衣、纳凉等。”

  在一处类似的大院里,郑佑富自豪的告诉记者:“你看这些用蛎灰砌成的窗花,历经300多年,依然完好,没有一片破损。在经历文革大破坏时期能保持好,可想有多牢固。而包在里面的砖瓦形状都是自己烧制的。”走廊上的石子路,郑佑富称全是让妇女从溪滩里捡过来,跟蛎灰搅拌而成。石子路外围的青石则都是从青田买来。郑富佑带着记者一圈圈的转,只觉得进去转弯进去转弯,似乎走不尽。“以前的打糖客从门台进去,一路挑一路进门台,转个弯还是房子,就在那里说怎么走不出去呢。”而如今房子的外围很多已拆重建,有些变成道路,有些建了新房,而单从面积上依然能感觉到当时的气派。同行的李昌贤老师称,难以从外观上呈现,故此拍摄的角度只能选择古宅的内部或局部。

  能摆下140桌酒席,房内都铺木板

  小时候在后三进屋长大的郑佑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正月初一拉旗杆。“旗杆夹是地位、身份的象征。我们那时拉旗杆打鞭炮,虽说是遗留的一种形势,却也让过年有了一份独特的感觉。”在古宅里玩游戏,捉迷藏,摸鱼。逢年过节摆酒席,一次可以摆140桌都不成问题。这些都给郑佑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古宅的变化他也看在眼里。“原先这里家大业大,后来因子孙不是很发达,因此有很多房子出租的出租,变卖的变卖,家道就慢慢中落了。而在我处的时期,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放在屋内的牌匾都被扔到了山上,现在这些都是在文革结束后重新找回来的。屋檐上龙的雕塑、雉的雕塑全都被敲掉,上间的门也被拆掉。”如今的郑富佑已经住在自己造的新房子里。

  曾经住在古宅的老人,大都像郑富佑一样已搬出去,除了吴碎鹅老人。

  87岁的吴碎鹅老人从17岁嫁到这里,已生活了70年。“当初嫁这里的时候大家都很羡慕说,有这么好的房子,住进去零零清清的。房子的地面全都是用木板贴好的,连厨房里也是,好几百年了依然完好。房子的设计让你使用起来都很方便,下雨天也不用走‘天下’过,可以沿着房子的走廊等到达你想去的地方。不过到我们这里时,除了这所老宅,家产什么的都已经没有了,家道也中落了。很多生活艰辛的把房子都卖了。”这所陪了她一生的老宅,老宅的点滴变化老人都看在眼里,与她一起慢慢变老的还有老人自己的容颜。45岁就守寡的她,日子过得很艰辛,卖过炭、粜过米,卖过布,后来竟然自己边看边学成为村里的厨师。大大小小的婚宴、丧席、满月酒,几十桌的份量都能一人操办好,也足见老人的魄力。这位已87岁的老人,精神状态很好,浓眉黑发,她对记者说:“要是我也像你们有书读,肯定也不比别人差。”邻居的一句“你插双翅膀就会飞了”。老人不好意思的笑了。

  村民呼吁古宅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每年有很多的旅客都会来古宅参观,也有来自清华等建筑系的师生来此考察。大家一致要求村民要好好地保护。但如何保护,怎样保护,保护所需的经费又从何来,大家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村干部也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坦头村的古宅保护工作,像重视古村落保护一样重视古宅,是其也成为坦头村的一大文化建筑标志。

  如今住在古宅的大都是外来人员,郑佑富担心,若是像1992年那样发生火宅,后果不堪设想,虽然给每家租户配发了灭火器,但是也不能确保。“不要等失去才惋惜,希望古宅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它的文物价值不仅是我们的,也是社会的。”记者 柳苗苗/文 特约记者 李昌贤/摄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