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旅游频道   ->   旅游景观   ->   自然景观   ->  正文
一次既劳累又享受的山水之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1-14 22:25:09 作者: 字体:

  周末,笔者翻开永嘉地图,想看一看县城周边还有哪些地方未曾去过。目光不断地游移,最后在“陈下山”三字上停住。对于此地,我早有所闻,它原属下寮乡管辖,与大若岩镇藤溪村相毗邻,因山高路遥,又未通公路,故一直未曾与之谋面。于是,决定乘秋高气爽之日,相约几个朋友,去补上这迟到的一课,也过一把登高探险之瘾。

  10月19日早晨5时30分,我与朱、周二友准时从上塘驱车出发,经朱岙、路口、李家坑等村进入山谷深处,再沿陡坡盘旋而上,半小时后抵达海拔600余米、当地人称“冷节田”的山凹处,这里住着一户养羊人家,朝另一个方向下山便是我们所要探访的陈下山,听山民说,大约得走一个多小时。我们心中有了底,即携带拐杖轻装上阵,路小且陡,局部塌方,但还勉强可走。由于目标明确,也就不存在任何想要放弃的念头。我们基本顺着峡谷溪流行走,溪床或平缓或陡峭,大都由岩石构成,有的造型颇为奇特,其中不少含有彩色的斑纹。溪水清彻透明,几乎纤尘不染,可随时用手捧起来喝上几口,甚至多看几眼也觉舒心惬意。峡谷四周则是植被丰茂、起伏连绵的山峦,而经由草木滤过的空气是那样地沁人肺腑。爬行在这条小道上,虽有点提心吊胆,却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走了约20分钟后,前方出现较为开阔的空间,还隐约看见树丛中的几座旧瓦舍,但离我们站立的地方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此刻,我们三人都感到今天选择目标的正确,尽管路途有点艰辛,却心甘情愿。

  我们边走边看,一路沉浸在秀丽的山水之中。为了抓紧时间,除将一处溪涧壶穴小景收入镜头外,很少专门停下来取景拍照。就这样,我们从停车点到陈下山已花去了1小时40分。陈下山现称陈下村,为北城街道行政村建制,全村284人,5年前整体搬迁至桥下镇小京岙。目前仍居住在村里的只有二户人家,养着七八十桶土蜂。村里的10余座老房子已显得残破不堪,基本上被草木所包围,但处处可见昔日的生活痕迹。村头有一座水口殿,旁边有2棵百年老苦槠,其中一棵的底部放着一个插满香的香炉,可见仍有人祭拜。我们在村中逗留了一小时多,拍了许多照片。这些画面也反映了山村的某些现状,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探究。

  村民告诉我们,从这里下去可一直通往山脚,路比较好走,与我们先前走过的相比,路程也不会远多少。于是我们决定改变预定计划,不再走回头路,也借此见识一下如今的连缸潭、五星潭有什么新的变化。我们从村口下去转了两个大弯,走了不到20分钟,一条新修的石头路和一座小水库出现在面前,路旁还设置了涂上绿色的铁护栏,料想已进入了新开发的景区,当然路径会更宽阔更顺畅。我们一路下来,只见瀑布一条接着一条,水势时急时缓,形态也颇多变化。我们走走停停,若遇入镜的画面,便取出相机拍上一二张。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在我们的眼帘中映现的瀑布至少已有六七条之多。同时一拨又一拨的游人从我们面前经过,看来这里的景致颇受大家的青睐。我们继续向前转了一个弯后,见到两个紧扼在一起的深潭,不由触动了我的神经。啊!该到“连缸潭”了。

  连缸潭属于藤溪瀑潭群体中之一员,也许眼花缭乱的瀑潭让人们的视觉麻木了。游客来到这里时,我少见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有的甚至从它旁边擦肩而过,返回时也记不得藤溪山中有这么一个景点。我在此处则足足逗留了将近20分钟,且横看竖看,希望看出一点异味来,还从不同角度拍了一幅又一幅的照片。

  说起连缸潭,让我回想起20多年前的情景,那时从五星潭至连缸潭完全没有现成的路,必须从柴草和荆棘丛中翻过一道山梁,再走一段不是路的路,如果没有当地人引领,根本就找不到它。当我第一次到达该景点时,就如同发现宝藏一样地兴奋,何曾想如今到这里竟成举手之劳。这也印证了人们所说的,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会去珍惜它。现在,连缸潭的水质和周围的生态虽有所逊色,但它独特的形貌仍值得称道,仍不失为一处耀眼的景点。

  连缸潭的下方是三叉潭,潭的形状如同葫芦的纵截面,溪床好像由天工雕琢出来,瀑水直冲潭中,此景因特色显著而颇受人们的注意。从三叉潭往外,溪床开始变宽,造型也愈加精致。尤其是溪水与岩石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面。这预示着藤溪瀑潭最精彩的部分—五星潭就要展现在我们面前了。五星潭又称五龙潭,名曰“五星”,实则由首尾相衔、形态各异的三瀑三潭组成,其美妙、精巧、奇特不是笔者用有限的文字所能表达的,只有亲历其境才能体会到其玄其妙。从1985年的第一次探访到如今的20多年中,究竟多少次踏入此地自己也记不清了,大概至少也有10次以上吧,但每次到此依然感到新奇,离开时依然留恋万分。尤其三潭中的第二潭,堪称水为奇石生,石为秀水设,它们的绝妙搭配真乃天造地设。那石头表面五颜六色的纹理经过溪水浸润,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从而也成了我此次重点拍摄的内容。

  从五星潭向左下走一小段再向右转一个弯,可看到一口半月形的深潭,面积约300多平方米,潭外侧布满均匀的卵石,水位相对较低,愈往里则水愈深。潭壁陡险,周围是密集的灌木。瀑布如银柱,高近20米,从U字形缺口处向下倾落深潭,发出如战鼓般的隆隆声,故人们称之为打鼓潭。打鼓潭虽不及五星潭精致,但也不失雄伟的气度,是从藤溪村进入景区的第一个主要景点。从这里到五星潭不过200多米的距离,但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曾艰难地攀爬了一个多小时,因此今天对此景仍怀有难舍的情结。

  从打鼓潭向外,山谷一下子变得宽阔了,道路也平坦了许多,走三四分钟后还可见到一个面积达一亩多的“水口潭”,但这里离出口处已不远,我们的陈下山、藤溪潭之旅也接近尾声了。我打开手机看一看时间,已是下午12点30分。

  我们花6个半小时完成了从陈下山到藤溪潭的逆向之旅,它称得上是一次既劳累又享受的山水之旅。 特约记者 李昌贤文/摄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