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民生热线   ->  正文
徐天旺:80年的军旅情结

发布时间:2012-11-26 23:04:53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徐天旺,家住桥头石埠头村,离桥头城区并不远,只需十几分钟的路程。老人住的老宅不到100平方米,是土改时期国家分给他的。如今101岁的他,思维活跃,口齿伶俐,精神尤佳,时常会回忆起当年的军旅生活和与战友们同生共死的场面。

 

  徐天旺,家住桥头石埠头村,离桥头城区并不远,只需十几分钟的路程。老人住的老宅不到100平方米,是土改时期国家分给他的。如今101岁的他,思维活跃,口齿伶俐,精神尤佳,时常会回忆起当年的军旅生活和与战友们同生共死的场面。

  豪情万丈的军旅生活

  徐天旺22岁入伍当兵,见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经历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那被他视为珍宝的四个纪念章很好地诠释了他经历过的种种事迹。老人是勇敢的,他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从没退缩过,作为一个军人,就要抛头颅洒热血,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他依稀记得当年的事件,因为战事的需要,他去过宁波、井冈山、大别山。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他学习了很多生存的技能,这不!他怕记者听不懂温州方言,开始和记者用普通话聊天。

  老人说,后来解放了,他就退伍了,由于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就选择了回家种田,刚刚解放的时候,农村的生活还是艰苦的,他和老伴靠种田养活4个儿子,2个女儿,但是当年豪情万丈的军旅生活造就老人坚韧不拔的信念,他一直乐观地生活着。

  日思夜想的军中战友

  老人现在的生活很安逸,有时候他会想起当年的战友们,想他们是否还健在,生活是否安好。老人说,这些年来,当时的战友们相继走了,只有福建还有一位叫陈金龙的战友还有来信,让我去那边玩,不知道他现在还好不好,很想趁着身体还能动时去看看他。

  突然,记者想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张照片: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送另一位老人上火车,两位老人在擦拭着眼角。上面的文字是:或许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的相见。是啊!这位老战友的这封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的呼唤了。他们是他在战争时期最大的支撑,老人能不感慨万分吗?远方等待重聚的战友或许也是老人要健康生活下去最大的信念。

  魂牵梦绕的军旅情结

  如今老人还是会时常想起以前的军旅生活,他依旧保持着在军营里的习惯,每天起床他总是要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衣服打包用绳子捆好。儿子徐正肥告诉记者,因为军人是居无定所的,他们随时要等待命令,这是多年军旅生活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过。他的饮食习惯也一直保持着当年的习惯,如今虽然吃不下饭,但仍然喜欢吃当时军营里最常见的食物:馒头。

  他爱干净,恪守律己。他的睡房被收拾地干干净净。听他儿子说起,在他刚退伍的那段时间里,天天坚持着军营中晨练的习惯,每天都会上山跑步锻炼,也时常叫上他们一起锻炼。在他们小时候,老人还会用木头捣鼓一些木刀、木枪给他们玩,培养他们军人的气质。

  后来年纪渐渐大了,老人也没有以前的精神气去锻炼了,他开始喜欢看战争的电视。每次电视里一开始打枪、打炮,老人都异常兴奋,总是学着电视里的战士们,手做枪状,嘴里喊着:突突突,突突突。有时候还会叫上他们一起看,然后给他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看完之后,他会躺在床上唱当时最爱唱的红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说着说着,老人情不自禁哼起了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他热爱军人生活,多年的军人生活也造就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见习记者 叶琼华)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