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书画摄影   ->  正文
我是永嘉培养的永嘉人
来源:永嘉网 发布时间:2012-07-20 17:29:37 作者: 字体:

  在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作为唯一一家县级昆剧团,永昆可谓载誉而归。参评剧目《金印记》荣获优秀剧目奖,排名第四。主演王振义、由腾腾双双荣获优秀表演奖(王振义排名第三)。此次昆剧节还首次为鼓师和笛师设奖,国家一级演奏员黄光利获得优秀笛师奖。这位倾其一生为永昆的艺人,与永昆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

  结缘“二永”

  黄光利是平阳鳌江人,但他称自己是永嘉培养的永嘉人。1978年毕业于平阳县鳌江中学高中部的黄光利,1980年考入县昆剧团担任乐队笛师。此后,他就与永嘉,与永昆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永昆复兴奔波忙碌,为永昆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永昆的事业鞠躬尽瘁,为永昆奉献着自己全部的热情。

  1984年永昆剧团改制成越剧团,黄光利随团改制在县越剧团的工作,从担任团长助理,到担任越剧团常务副团长,主持全团全面工作。可在黄光利的心中,一直存在一份信念,有一天他会再次为昆曲担任伴奏。“昆曲是个宝贝,不会就此这样消失。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会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1997年,温州市政府开始实施“南戏新编系列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将有代表性的南戏剧目重新编演,搬上舞台。1999年,永嘉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集研究和实验性演出于一体的“永昆传习所”。1999年五月,黄光利任永嘉昆曲传习所副所长兼作曲与首席笛师。2000年正碰上举办第一届中国昆剧节,黄光利当时就想要排就排一个最好的戏,而《张协状元》是所能看到南戏的最早的剧本。《张协状元》亮相第一届中国昆剧节后,好评如潮,一举夺得团体最高奖项——优秀展演奖;全剧六个演员五人获奖,成为整个艺术节的一个亮点。黄光利回忆道:“当时剧团只有3个人,一个所长两个副所长,演员都是借的,6个演员演12个人的戏,因此在剧中以人当椅,或一人兼多个角色,充分体现了南戏风貌。”

  黄光利先后参加了三、四、五等连续四届昆剧艺术节,并担任作曲配器及首席司笛参加。作为县昆剧团的副书记,如今的他负责对整个乐队进行把关。

  心中对永昆的热爱,黄光利称是因为第一接触,就是昆曲这高雅的艺术,让他身受熏陶,欲罢不能,深深被永昆的魅力所吸引。

  化做春泥更护花

  作为国家一级演奏员,在首次为鼓师和笛师设奖时就获得优秀笛师奖,对黄光利来说可谓实至名归。可他却说,“对于我个人而言,获不获奖无所谓,但是对于永昆剧团,对于永嘉县,希望自己能为此争光。”

  在他的头上顶着许多的光环,从1989年参加温州市首届戏剧节到如今的第十一届,黄光利连续十一届获得笙伴奏单项奖。黄光利称与自己遇到的两位名师分不开。初中开始黄光利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吹笛子,1978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平阳昆剧学院,在这里他得到了徐剑鸣老师的指点,而徐剑鸣亦是林天文的老师。1986年,黄光利在杭州正式拜被誉为“昆曲笛王”顾兆琪先生为师。此后黄光利一直与顾兆琪保持这亦师亦友的关系,并在顾兆琪的指点下,技巧越发娴熟,笛风纯正。“我们那个时代,不像如今有这么发达的网络,可以跟着光盘、视频学。所以这两位大师能够将自己的技巧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不得不说有着大公无私的气度。”不过,黄光利表示,光有老师的指点还不够,曲艺人员讲究艺不离手。“一天不练,老师知道;两天不练,朋友知道;三天不练,大家知道。”如今黄光利也是圈内人士人人皆知,更加不能偷懒,才能承得“笛王”精髓。2007年农历三月初三,来自台湾的师兄马建华来看望顾兆琪老师时,曾问他:“目前大陆乃至全世界在您的心中,昆曲笛师最满意的是谁?”顾兆琪不假思索的答道:“黄光利。”2010年永昆赴台表演时,马建华把原话向黄光利做了转达。黄利称:“一靠理解,二靠自己努力。”

  黄光利为永昆剧团五代演员伴奏过,从第一代杨莹友、陈花魁到第五代由腾腾,每次大型剧目的演出,都是黄光利为其“保驾护航”。“作为伴奏员,我一直记得俞振飞老师的话,‘化做春泥更护花’。伴奏就是伴奏,演员是主角,我们是配角,但作为配角也要用心用脑。演奏时,你是乐师,要有奉献的精神,不能喧宾夺主。”黄光利还表示作为演奏员,一定要懂得演员在演什么,懂得演员表演的意境跟当下的处境,要做演员的知音。因此培养一个演奏员比培养一个演员还要难,难就难在,他不像演员演好一个角色,演好一个行当就可以了,演奏员他要伴奏好每个演员每种行当的特色,他都得懂。

  永昆,是永嘉人的幸福

  如今黄光利正培养着下一代永昆的笛师,并收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位还是她女儿。从小受父亲熏陶的黄瑜能拉大提琴跟吹笛子,并担任教唱的工作。两位徒弟在黄光利的指导下,技艺日长,让黄光利甚为开心。除了技巧的指导外,黄光利总告诉她们,音乐是魂,舞台上的气氛需用音乐去烘托,演员的情绪要有音乐来铺垫,这样观众才会从音乐中得到共鸣。

  在采访黄光利时,他与记者聊得最多的还是永昆,从自己初到永昆剧团时的经历,到解散,到传习所成立,到为排演《张协状元》各处奔波,以及剧团在2000年开始到如今一步一步往上走的状态令他开心。“尤其是这次的《金印记》,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好的,作为一个县级的剧团,背后的付出是可想而知。不过有付出才有回报。”

  每一个热爱永昆的人,他们的眼睛不只盯在所获得的成绩上,他们总关心永昆现有的困境、难处,以及未来如何发展,黄光利也不例外。1984年,当得知昆剧团变为越剧团时,年轻的黄光利气愤地找领导理论:“这是路线上的错误,永昆是永嘉的大文化,这样做,无疑是要毁掉这张金名片。”当传习所成立时,他又积极的投入到永昆的创作、排演中去。“生长在永嘉,是我们永嘉人的幸福,有这样一个剧种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更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大力度对永昆的保护和扶持。作为世遗,我们有理由要保护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永昆。因此有媒体朋友过来采访永昆有关事宜时,我总是非常开心并感激,希望通过媒体朋友为永昆提供一份更大的宣传舞台。另外当务之急,务必要培养出下一代永昆的接班人,并使之取长补短。使永昆的生命力得以延续。”记者 柳苗苗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