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书画摄影   ->  正文
琴棋书画看乌牛(下)
来源:永嘉网 发布时间:2012-06-01 08:09:13 作者: 字体:

  乌牛,这个地处永乐交界、总面积只有77.00平方公里的地方,却孕育出了当代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四大名家:全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上海戏曲学会会长叶长海; 国家特级象棋大师蒋川;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戴家妙;我国著名的国画家和现代剪纸艺术家林曦明。国家级琴棋书画四大名家同出一地在全市乃至全省也是鲜见的,何况在一个街道。乌牛籍人士,原县广电局局长、一直关注乌牛名人现象的余哲春告诉记者:“这些看似偶然,但内在却有着必然的联系,与乌牛当地的地域文化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一个偶然事件反映地域文化特点未免有些夸大,但在这一个乡镇里能集中出现如此多的文化精英,让我们不禁思考,两者的相关性。也令我们好奇这片土地有着怎样的神奇与魅力,先后“孕育”了4位名家;而他们,对当今的乌牛又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地名由来显人文温情

  乌牛,是老一辈人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中而来的地名,故事中更显人文的温情和岁月的厚重。

  传说很早以前,在仁溪上游,有一座乌岩山。山上树木葱茏、磐石如磨。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山谷里,生活着一条乌黑、健壮的大水牛。

  一天,大水牛顺着仁溪来到平原,看到辽阔无际的田野上,长满荒草。农民正在用肩膀吃力地拉犁、翻土、耕田,大水牛于是助农民一臂之力。白天在平原耕田,夜晚还游到七都岛再耕田。当地人对这头驯良、勤劳的大水牛赞不绝口,用嫩草、水等方式来表达对它的感激。

  可惜好景不长。一天大清早,刚从七都岛上耕田游过江来的大水牛,在上岸时被一道电光炸死在江岸边。只见红光冲天,白烟升腾,大水牛化作了一块牛形的巨石。人们闻讯赶来,悲痛不已,纷纷责骂老天不分善恶,雷公错打宝牛、恶意折磨农民。

  为了纪念这头勤劳的大水牛,每逢清明节,人们挑着嫩草、带着清泉水到“牛岩”前祭奠。

  据《永嘉县地名志》载:乌牛旧称象浦,境内江边有一巨石,色黑。涨潮时,江水淹没“牛头”“牛尾”,只露出“牛背”,退潮时,全身裸露,形似水牛在伸颈喝水。据传状元王十朋路过时,挥笔题诗于江边石上:“奇峰怪石号乌牛,独立江边几千秋;春苔附背如绒毛,夏雨淋身似汗流。春草池塘难入口,金鞭数打不回头。勤劳忠良遭灾灭,天地为栏永不朽。”

  乌牛由此得名。

  东蒙山,古代名人钟情于此

  不管是磅礴恢弘的黄河,还是雄奇壮丽的泰山,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缩影。奇特的山水促进了文化的形成,悠久的文化又充实了山水文化的内涵。古今中外的很多文人都钟情于山水,我想,这是因为山水也是有灵性的。在乌牛周围共有三座大山:东蒙山、茗山和大嶂山。这三座大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都是道教胜地。每一座山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吸引着古今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和传播文化。

  景色秀丽的东蒙山,是道教名山,素有“浙南第一洞天”之称。东蒙山山中有一巨石,黑黑的像一头卧牛,上刻“乌牛纂”3个大字,故当地人称东蒙山为“乌牛纂”。这里是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北宋兵部侍郎胡则、南宋状元王十朋等古代名人经常活动的地方。文人的到来,让其文化内涵变得更加深厚,更多了一份灵气。

  东蒙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是市级森林公园。而东蒙山天然道观是温州市最早对外开放的道教圣地之一,也是县文保单位。

  东蒙山天然道观相传创观于东晋,传说晋代著名道家葛洪曾在此炼过神丹。据说,北宋末年,温州著名道士林灵素也曾在此修行,其修炼遗址即现在的天然道观。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该道观道士信足远渡重洋移居纽约,创立美东道教会,将龙门派发扬光大,在异域大放光彩。

  东蒙山有处叫“餐霞古洞”,因徐霞客而得名。游历天下名山大川的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此度过一晚,也足见东蒙山在其心中的分量。虽只是短暂的停留 ,但无疑为东蒙山增添了浓浓的一笔色彩。而东蒙山道观向西行,就是南宋状元王十朋寄读过的胜美尖。

  山水田园陶冶情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一方文化。有人说,这样的文化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概念,也不再指某种经济下发展的物质层面,有时则是直接受限于地域条件限制,并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状况。在祖国壮丽的山河间,蕴涵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与文化,都与山水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

  除了东蒙山,乌牛还有条溪水,名叫仁溪,是永嘉四大溪流之一。余哲春称:“乌牛的山水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在乌牛除了三座名山以外,还有一条溪流——‘仁溪’贯穿中间,仁溪的两岸是乌牛垅。地域风貌呈现出有山有水有风光,山水田园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这有山有水有溪有垅之地养育下,更在永嘉学派大文化的影响熏陶下,乌牛也极具灵气。”

  乌牛东近雁荡山,南邻瓯江,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仁溪汇入瓯江,瓯江流入大海。余哲春告诉记者,在乌牛通往七都的瓯江边,古有一处廊亭,亭上刻有一幅对联,“直通瓯海岸,横渡太平洋。”站在滔滔的瓯江边,看到这诗句,觉得它不仅是一种气势,更是凸显了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                                           

  山水养育了文化,文化增添了山水的灵性。山水与文人相得益彰,相映生辉。在这些山水中,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秀丽,而且是人杰地灵的印证。

  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

  地域文化植根于地方,无形的理念浸透于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时刻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随着时间的积累,是历史的积淀,以一种“静态”的形式潜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让乌牛极具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普通村民的身上也流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在这里工作一年多的乌牛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张德周称,村民表现出的素养、谈吐令他印象深刻。

  而在这四位文化名人身上共同体现出的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乌牛人的一个缩影。在乌牛当地,也呈现出了很多知名人物,他们与“文”有关,如藏书逾万册,曾经获得过“温州市十大藏书家庭”、“温州百佳书香家庭”等荣誉称号的李象占,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金元星等。不少企业家致富后,慷慨解囊支持教育,成立教育基金会。

  四位名人也不忘反哺家乡,为家乡题字书写,开讲座,林曦明还在家乡建立艺术馆(故居)等。他们的成就也深深影响着当地,本身就注重教育的乌牛各校也开展特色班,乌牛一中、乌牛二中,乌牛中心小学都开办了文学、书法、象棋特色班等。街道对乌牛的文化名人也很重视,据张德周透露,乌牛正在兴建文化中心,此外,还计划对当地文化名人通过著书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他们,了解乌牛;并希望有机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邀请他们回乡,与当地进行亲密的互动。记者 柳苗苗 特约记者 张德周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