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非遗   ->  正文
7年恋情终成眷属
来源:永嘉网 发布时间:2012-04-27 08:34:36 作者: 字体: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正在观摩昆剧《金印记》第一场“勤读”

  在县文化中心的舞台上,长笛悠扬响起,北方昆曲剧院著名小生王振义与永昆剧团演员由腾腾等人陆续登台,深情演绎昆剧《金印记》第一场“勤读”;看客是来自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他们静静地站立在舞台周边,认真地观赏着这场演出,每到精彩处,学生们都纷纷拿出手机、相机闪光聚焦。

  本周二上午,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参评剧目《金印记》排演启动暨温州大学与永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挂牌成立。此次昆剧《金印记》在“南戏故里”复活——正式开排,它将作为永昆年度大戏,于6月呈现于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永昆《金印记》可谓阵容强大,主演王振义人称昆剧第一小生,扮相俊秀,嗓音清脆圆润,唱腔韵味醇厚,永昆剧团当家花旦由腾腾出演女主角,年轻主力演员张胜建、冯诚彦、刘汉光、金海雷、孙永会等悉数出演。同时,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均邀请了多次获得政府文华奖的名家。永昆非遗传承人林天文老先生操刀该剧的音乐与唱腔,上海昆剧院的名家也参与合作。

  来自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的田欢,是第一次观看到永昆,而在这之前对于永昆、对于《金印记》只是限于书本上的系统知识。他告诉记者,“这样的演出很少看到,我非常震惊于演员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故事的表现力,相信这需要非常厚实的功力才能演绎得出来,十分佩服。”另外,在现场,不少惊叹于永昆表演的学生们表示,考虑将“永昆”作为元素,纳入自己的学术论文范围内。

  温州大学恋上永昆的独特风格

  据了解,每年温州大学都有组织学校学生外出采风,让学生接触、了解音乐,戏曲文化知识,培养今后研究方向。此次带队的温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志毅也非常热爱永昆,曾观看了好几场永昆经典剧目。对于这次合作,他表示,与永昆开始接洽合作,是始于去年温州市东南剧院《张协状元》的演出。那天及之后的日子里,温州大学相关负责人和永昆剧团团长刘文华,多次谈到永昆近年来的发展和遇到的困惑等诸多问题,双方一致认为,永昆文化的传承是个亟需重视的问题。而共建永昆实践基地的有益尝试,使永昆文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一种本土文化,也让更多外面的人了解永昆。将永昆文化传承下去,落到更多的人肩上。

  王志毅说,永昆可以说是南戏在温州地面上的唯一实物遗存,现在许多地方剧种的表演都模仿昆剧,可以说永昆是早期的中国国粹,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与昆剧(苏昆)、京剧都有所不同,它有南戏的余韵。就是这种独具的魅力,让我们产生了了解永昆的欲望,从而促成了温州大学有了亲密的合作,可以说是昆剧与温州大学是一见钟情,一拍即合。

  而对于此次合作意义,温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方乐平表示:从教育、教学方式角度而言,昆曲进校园,能让学生对昆剧有更直观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浙南地区的戏曲形式、永昆的文化。另一方面,我校开展了关于“浙南区域音乐文化数据库”项目,记录不同音乐形式,收集时代声音,对于永昆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而永昆艺术今后作为一个学校内的研究课题之一,让学院教授、硕士生投入到该项目中,通过与永昆第一手资料的掌握,对永昆资料的收集与归类整理,撰写综述与分层研究,创作出更多的理论性研究论文、培养出研究永昆的优秀人才。”

  永昆亟需学院专业人才

  记者了解到,每年永昆进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不少于20场。而在温州大学与永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挂牌成立前,永昆就与温州大学有产达7年的“恋情”。

  2005年5月,永昆《张协状元》在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礼堂演出;2007年10月,永昆《琵琶记》在瓯江职业技术学院演出;2008年9月24日,文化部资助剧目《琵琶记》审查暨昆曲进校园演出在温州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演艺厅举行。9月25日晚,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举行永昆折子戏专场。2010年10月份,在温州大学举行“两岸三地情”昆曲折子戏联演活动。由台北昆剧团、香港顾铁华昆曲基金会、永嘉昆剧团联合演出。2011年10月,温州大学音乐学院领导及师生来永昆观摩并召开座谈会,探讨合作事宜;同年11月,在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民间音乐进课堂”活动期间,进行永昆经典折子戏展演及与师生互动。

  “从2005年开始,每年有计划不定期的进行“昆曲艺术进高校”普及性、公益性演出活动。通过近几年的合作交流演出活动,学生们对珍贵的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认知,也总能收到学生们的热捧。为了使年轻的一代从学校教育中就开始获得相关的昆曲知识,培养他们欣赏昆曲的能力,在温州大学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我们达成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意向。”团长刘文华告诉记者。

  刘文华表示,目前永昆仍旧十分缺乏舞台设计、编剧、导演等研究性人才,通过这样形式的联合,能将永昆与学校联系得更为紧密,合作更为频繁。在今后的日子里,永昆将作为学校的选修课走进课堂,每个学期都将有永昆演职人员、老艺人参与讲课、表演示范性动作,而高校则向我们输出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永昆中,为永昆的传承打下奠定基础。记者 胡艺罗/文  李建英/摄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