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书画摄影   ->  正文
梅坦拔马灯节之幕后制作者
来源:永嘉网 发布时间:2012-02-17 13:29:36 作者: 字体:

  正月十四至十七,鹤盛镇梅坦村的盛大元宵“民俗狂欢节”令人回味无穷。而作为温州地区独有的民俗灯彩游艺活动,灯,是重头戏也是主打戏。无论是奔驰的“骏马”,流转的“古盘灯”,还是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的各式彩灯,都不禁令人好奇是怎样灵巧的双手编织出了如此赏心悦目的作品,让人称赞。这些都是参与制作的梅坦村民几个月的辛勤劳苦之作,而没有收取任何报酬。在他们的朴实的意念中,更大的收获便是把“拔马灯节”办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

  谷周林:第一次参与,却能展自己所长

  正月十四中午,等待出发的拔马灯队伍出现在街道上时,原本散落的人群迅速朝“马队”围去,在惊叹之余记者连忙问纸马的制作者,有说这有说那的,但都不见其本人在场。正当不知所措之时,身旁的村民指着一个男子说道:“谷周林来了,你可以问问他,他是制作人之一。”拘谨又很热情的谷周林向记者介绍起来。由于纸马的马形骨架是用竹篾扎制成,本身就是竹篾工出身的谷周林被叫来当帮手。虽是第一次参与纸马的制作,这对已有几十年做竹篾经验的谷周林来说,依样扎成马形,对他来说并非难事,不过在制作马身的过程中,谷周林称最难的就属马颈。“马的身体跟马颈是连在一体的,你看马身是处在一个平行的状态,但是马颈要往上立起来,所以这个弧度要把握好。”

  谷周林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自己也能独立扎一匹“骏马”。

  谷善同:儿时的一次无意模仿,如今却大派用场

  在谷周林看来,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帮手,真正的纸马制作人是谷善同老人。从2003年梅坦拔马灯节重新开始以后,只要村里有此活动,都是他制作。由于老人今年79岁高龄,在下午的武术表演大会上,并无见其身影。记者于晚饭后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谷善同老人家里,门口高高悬挂着的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不同于其他人家的“长人灯”、“纸灯笼”的简单,他家的灯显得特别精致,村民告诉记者这都是老人自己制作的,老人的手特别灵巧。

  老人告诉记者,在上世纪40年代,每年一到这节日,村里的亲朋好友和附近的岭头、鹤盛、东皋等地的村民都会前来观看,成为附近一带最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来观赏的人多达上千人。不过从1947年开始就停掉了这一活动。2003年,老人听说村里要重新过拔马灯节,他非常得开心。听到大家担忧这纸马没有人做,老人主动揽下了这一重活,由他来负责。“小时候那些老人在做纸马时我看过,自己还照样学着做了一只,但是那纯粹是小孩自己闹着玩,因此现在的制作只能凭着儿时的记忆去揣摩,再根据记忆把它做出来。”老人称第一年做得并不理想,第二年才真正做成功。“你别看这纸马制作简单,其实制作工序很麻烦。尤其是马头,它是另外制作后安装上去的,不但竹篾扎成向马的棱角,前面的马嘴要小,后头要大,在烧制竹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火候,竹子不能断掉,这主要凭经验。”

  纸马的两腿则是木头制作,下面安装檀木制底盘,再装上四个大木轮,配上马鞍、系上马铃,还有安上龙须草做尾巴。往年这些工作都由谷善同老人一人完成,今年,老年因身体不好,住院了一段时期。出院后他就开始扎纸马的工作。因为有些复杂,难弄的活还得由老人来完成,并由老人把关。

  记者得知,老人的手艺现在有了继承人,他就是谷曲贵。谷曲贵告诉记者,自己本身对此就很感兴趣,前几年都是在谷善同身边学习,今年已经是正式“出师”。在明年举行拔马灯节的时候,就可看到他自己独立完成的纸马了。

  谷文直:第一次做“大灯”,就得到街坊的肯定

  晚上时分,记者在祭祀会场上看到,众人围着一盏旋转的大灯议论不停,大伙都好奇怎么旋转。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妨让该灯的制作人谷文直来告诉大家。“这叫古盘灯,又俗称大灯,灯分三层,足有2米多高。灯中央有纸马,古盘灯的下面是煤炭在燃烧,借热空气上升之力,中心一圈会自动旋转不停,并带动外围人物的旋转。”

  记者看到在灯的外围画着八仙过海以及历代名人如孔明、李白等人物;这些人物形状的制作、上色乃至纸马的颜色绘制都是由谷文直一人来完成。这是谷文直第一次制作谷盘灯,之前都是谷定全老人负责,因老人已有90岁,于是在老人身边学习过的谷文直今年担起了这个重任,使其手艺延续下去。村民对他的手艺也是赞不绝口,看到大家的肯定,谷文直的心里也很开心,由于这次制作的时间仓促些,对一些细节谷文直还并不十分满意,并希望在来年能做出更加精细的古盘灯。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让我们看到村民对民俗文化的一种自我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传承后继有人,只有这样,梅坦的拔马灯节才能生生不息,也让后人能够继续看到那延续了900多年的历史文化活动。记者 柳苗苗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